李航宇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必修课,钢琴在教育基础课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钢琴的演奏以及作曲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与改革,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也对于原有教学目的和任务形成了突破,更加注重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要以基础音乐教育学、乐理知识巩固为基础,逐步推广到听、练、感、创的新维度,获得高职院校学生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新成就。
关键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
关于钢琴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于乐理知识有效学习,更要注重钢琴弹奏过程中动作优美、音乐感染效果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会弹、能弹”为标准,应当将音乐表现力与技巧展示充分结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做好充分引导,在音乐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中培养好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用心去感受音乐表达的灵魂
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区别,作为授课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心去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学生用内心去感受音乐的灵魂。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弹唱的相互结合。以弹奏作为旋律理解和把控的基础,以唱作为情绪的控制和内容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将音乐变现力、感染力通过更加自然的方式流露出来。对于音乐的学习,天赋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更多依靠的是努力的学习、精准的把握、深入的积累以及反复的揣摩,要将作品通过弹与唱的结合,将音乐作品的灵魂表现力融入思想中、作为情感表达出来。钢琴的学习,需要不断的训练与演奏积累,形成更加稳定的音乐感受。因此,对于钢琴音乐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多角度、多方位,音乐教学的基础而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与表达力的培养,深度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
(一)注重“听”
钢琴的学习注重演奏与聆听的结合,并有较高的要求。双手在乐曲弹奏的过程中,需要对曲子的完整旋律进行有效把控,注重到演奏细节与情感表达,由此而形成最佳的艺术感染力。授课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在乐曲学习和演奏前心灵放空状态的培养,要多利用注意力去“聆听”和“感受”乐曲声音所带来的艺术情感,要能够从心灵当中认知音色的感染力与音乐篇章的内涵,形成个人音乐演奏表演力的储备。例如,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肖邦的音乐作品,要以欣赏为基础,感悟到肖邦作品所带来的浪漫与柔美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倾听莫扎特作品时,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作品当中所富有生命力的表现。
(二)加强“立体音乐感受力”培养
钢琴对于音乐的表达具有立体效应,感染力也是最为丰富的。要练就“立体音乐感受力”表达的最佳方式,首先需要养成“立体音乐”感受能力,在视唱练耳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多声部听觉能力的训练。在钢琴演奏中,无论是声音的紧张度、松弛度,还是音乐感染力饱和程度的表达,音乐“立体感受力”都会形成重要影响。例如,作为《保卫黄河》钢琴独奏曲,要在弹奏过程中,充分了解历史背景、民族抗争的意义等重要元素,从而产生钢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三)强化音乐感知力
审美属于音乐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强化音乐感知力最为直观的方式。授课教师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会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不断提高,提高的内容就在于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与评判。为了能够更好的强化音乐感知力,教师应当多将名家经典的作品以引导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教授,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典作品学习中,找到自己喜好的风格,强化自我音乐感知力的表现。
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作为对于课程的研究与学习,必须将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才能获取到理论成果。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充分把握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掌握音乐作品的灵魂,才能通过演奏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真情实感,才能进一步提升对于音乐审美的能力。不断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是提升与加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把握曲目的整体构架、风格和旋律,因此,要加大对于学生音乐理解力的培养,减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精准化理解的障碍。以作品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学生对于乐器演奏能力的表现,将自我情感通过钢琴弹奏予以展示,使得作品的表达更显张力。
三、以钢琴基础练习为根本,加强速度与节奏的有效把控
高职院校钢琴课程,因为所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能力与技术基础的方面有着不同的差异,所以在钢琴课基础练习中也有着不同表现。有些同学基础较为扎实、演奏过程中的指法也较为灵活,但是相对来说弹奏出的乐曲美感较差,而有的学生虽然表现力较为丰富,但基本功技能却较差,对培养结果来看较为“不专业”。因此,需要高职院校钢琴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从钢琴演奏的基础练习部分予以不断加强。对于钢琴演奏的技巧而言,需要经过漫长而循序渐进的培养才会达到质的飞越,授课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秉承耐心与细心的教学态度,牢牢把持住教学的进度和节奏。
四、加强启发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
钢琴作品的演奏是通过键盘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作品当中所蕴含了作曲家的艺术情感和思想认识。在钢琴曲目弹奏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授课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演奏者对作品要有更为深度的挖掘,由此形成的感性认识成为二度创作的资源材料。在创作中融入学生的情感思想,对于原作品的创作人的思想实现再次升华。实现作品的二度创作,应当加强钢琴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音乐语言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通过掌握的乐理知识、丰富的音乐情感、独立的音乐思维能力去对音乐作品进行形象的重新塑造。实现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再次提高。
五、结语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要清晰认识到高职学生在钢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演奏过程中的缺陷,做到精准分析、明确化掌握,授课教师要以情境融入的方式不断加强学生在钢琴演奏与艺术作品赏析中沉浸式的领悟,要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唱、多练,要用体验的感受和创新性思维引导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并通过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流,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能力与水平,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涵养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代鑫.钢琴教学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6(05)
[2]高菲.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长江丛刊,2019(01)
[3]汪琛.试论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时空,2019(02)
作者简介:姓名李航宇,1990年3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临清,职称助理讲师,学历研究生,单位聊城幼儿师范学校,研究方向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