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婷婷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1436
【摘要】目的 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音乐课堂现状进行探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中音乐课堂上学生的上课情况,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现状分析和原因探究了解到当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学习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且由于学校不重视,许多有天赋的孩子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结果: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教学,并且学校积极举办各项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学生不仅能全面发展,同时对音乐的兴趣也越高,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结论:初中音乐课堂现状的改变需要学校的重视,更需要教师更用心的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质量;
音乐课作为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造提高学生的审美,净化学生心灵。音乐属于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随着大众媒的快速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在学习之余通过音乐放松心情,展现自我个性。在音乐课堂上涌现了许多对音乐有着极高领悟力的学生,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凭借超人的天赋获得同学的高度赞扬,树立了自信,也坚定了自己理想。但是,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发现初中音乐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提高音乐课堂质量。
1 资料-初中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的和谐有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笔者回顾性分析当下初中音乐课堂的上课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
1.1 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少
生活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学生接触音乐机会少的主要原因,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有条件上各种兴趣班,而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能有机会学习语数英等必修课程就已经很不错了。同时,大多数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予以重视,因此课程设置也是时有时无,特别是在临近中考期间,各科学习压力中,音乐课时间基本用于各科的复习,一学期下来,学生很少有机会基础音乐。
1.2 教师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音乐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对于中考分数比重大的其他学科心理上会比较重视,而对于分值相对较少的音乐课积极性不高。特别当音乐课堂上教师枯燥地讲授音乐理论知识时,学生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因此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
1.3 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
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不够是导致音乐课堂时常被其他学科霸占的主要原因。学校对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对于中学生来说,各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音乐课堂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但学校对文化成绩的重视力度过高,导致学生精神压力大。
2 方法—改变初中音乐课堂现状的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改进初中音乐课堂现状。
2.1 扩大音乐的普及范围
加大不发达地区音乐课的普及,鼓励音乐教师支援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如通过志愿者活动,让城市教师有机会支援农村音乐课学习,让农村孩子体会到音乐的乐趣。笔者本科实习期间做过一个小调查,对班上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统计发现,80%的学生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了解极少,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知道如《十面埋伏》这样的名曲。因此笔者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并记住一些耳熟能详的名曲,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
2.2改进教学方法,则增强课堂趣味性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应当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若在课堂中仅仅由教师一人占主导地位、侃侃而谈,那么必然会让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机械的知识传授形式使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给传统的音乐课堂带入活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比如在鉴赏音乐《跳蚤之歌》时,教师可采用情景创设法进行学习。在欣赏了音乐之后,采用自愿形式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跳蚤之歌》国王与跳蚤对话的情景。在过程中可能遇到学生害羞不敢上台,教师可采用奖励制度增强学生上台的兴趣。通过学生精彩的表演,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能提高教师对课程预期达到的效果。其次,在进行乐器乐曲欣赏时,教师课可携带相应的乐器进音乐课堂,并进行演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器带来的音响效果,也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中多才多艺的良好印象。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2.3 学校定期举办音乐相关活动
在特定的节日如元旦节,中秋节等学生应举办相应的音乐晚会,这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尊重,也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临近节日前,学校可号召各班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晚会节目,并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节目的质量,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音乐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课余时间又能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3 观察指标
学生展示的机会更多,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化等指标进行评价。
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学校在各种节日,积极安排各班级组织活动,并举办大型晚会,学生展示的机会更多了,这表明学校越重视学生的才能展示,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越高,音乐课堂质量越好。
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化:教师采用各种形式授课,如带乐器上课堂,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等,这些表明教师授课形式越多样,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越积极,对音乐课的积极性也越高。
4 结果
4.1 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灌输式教学比较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们会感觉很枯燥,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堂效果不佳。但当教师转换主体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课堂质量也会更好。
4.2 学校积极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与音体美课改成自习课比较
当学生的得知音乐课被其他课程霸占时,会产生厌烦心理。特别是临近期末,各科目课程压力大,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特别渴望放松一下,音乐可正是学生放松的好机会,因此音乐课期待值也更高。当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号召举办各类文娱活动时,学生们积极性会特别高。
4.3 教师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与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授课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音乐课堂没有一点生机,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们也找不到教学的乐趣。但当老师改变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丰富时,学生们兴趣越来越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5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音乐课堂现状进行分析,我们更清楚的明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者,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与实践,丰富自身知识内涵,让课堂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作为人民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传递音乐。
参考文献:
[1]杨文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26-228.
[2]巩永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音乐课堂现状分析[J].新课程(中),2019(09):15.
[3]邱煜婷.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学苑教育,2016(19):75.
作者简介:熊婷婷(1996—),女,汉族,湖南益阳,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专业:音乐表演,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