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探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吴天保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具有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奇心强的特点
        吴天保
        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心初级中学,4328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具有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奇心强的特点,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这也是很多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难点所在。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还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压抑沉闷,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无法激发出学习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本文从“活”子上面下功夫,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模式,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活”字
        人只有对某一样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积极努力的去进行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说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一定要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的学好数学知识。而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的数学教师就一定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对课堂练习作业的布置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一、教学内容要活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充分的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入手,让数学课堂真正的变成为学生服务。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使其自觉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探究中去。
        比如说在《最大公因数》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了一些数字贴,在课堂的开始将这些数字贴贴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个号码就是自身的代号。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选一个学生,比如说12号学生,让整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说出12的公因数,被点到的“数字”就要起身站到其旁边,之后教师再让30号学生站上来讲出相应的公因数,相应号码的同学同样要站到其身旁来。当30号学生点出1、2、3、6这几个数字的时候,贴有这几个数字的学生也就会从12号的身边走向30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问:“1、2、3、6到底应该站在12号旁边,还是30号旁边呢?”,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说出来,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予以适当的补充,并自然的引出最大公因数的知识点。通过游戏活动和问答设置,可以激发出了学生探讨的兴趣,并通过自主的思考,解决了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数学教学比较的生动有趣,因此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很高。
二、教学过程激活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还处于思维化阶段,因此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能能力还是欠佳,所以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就要尽量的多元化,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内容等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比如说在进行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选择利生活情境法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周边物体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比如说让学生分析教室地板砖之间哪两条之间是垂直关系,哪两条之间是平行关系,或者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桌进行观察,看看桌子上的边以及桌角都是什么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存在平行或者垂直关系的东西进行讨论,将数学知识渗透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进行数学讨论的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一举两得。此外,还有微课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都有着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作用,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应用哪种方式让数学课堂变得“活”起来,就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每一节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特征以及学习情况来决定。
三、课堂练习要灵活布置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的话,学生是很难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的,通过课堂练习却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做”的过程中,真正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个体差异性,要保证班级中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练习题的分层性,比如可以将练习题分为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三种,基础性的练习题主要包括的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内容,是要求全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综合性的练习题是对新旧知识的结合,在巩固了新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开放性的问题的知识容量是非常大的,答案也不是固定唯一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进行解答。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完后基础练习题就可以,中等偏上的学生就要完成基础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而能力更强一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完成开放性的数学练习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也要尽量多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其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应用意义。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不高的,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理解,这也需要我们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的设计出贴合学生生活情景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实际应用水平。
结语
        只有将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因此小学的教师一定要在“活”字上面下功夫,但是具体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灵活,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金胜花.小学数学课要在“活”字上做文章[J].考试周刊,2012,(90):70-70.
[2]胡春丽.小学数学课更要讲究授人以"渔"[J].数码设计(上),2020,9(4):142.
[3]姚芳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文存阅刊,2020,(22):88.
[4]麻国元.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速读(下旬),2020,(4):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