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技巧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张钦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张钦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石阡中学   贵州 铜仁 555100



        摘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数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只有不断的探索数学知识,才能积累出精华。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其通过趣味化数学、生动化数学、形象化数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备受广大师生青睐。本文对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意义及创设计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意义;技巧
一、问题情景的含义与运用意义
        问题情境指的是学习主体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外部世界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引发其产生积极的思维动态和问题思考学习的心理状态。就是说,教师要创设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学习而得以解决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一种问题积极解决的心理状态。学生要通过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以及采取有力措施使问题得以良好解决就能有效摆脱学习困境,推动学生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总之,良好数学教学的前提在于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关键在于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重中之重在于促使学生采取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
        其运用意义主要在于: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高中数学教学中,推动数学知识体现实体性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机融合自然元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譬如,针对立体几何体积问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树木为什么树干都呈圆柱形,而所结出的过程大多为椭球形?植物在较为严寒的区域为什么叶片大多为针叶状,而偏热带的地区植物叶片大多既薄又宽?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激发,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第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悬念元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激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该在问题情境创设和数学问题设置时打造浓厚的悬念感,使学生能够领略数学学习的魅力。譬如,教师在对数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了解对数的具体含义,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切入环节所涉及的问题能够利用以往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导致引入对数概念更为麻烦。第三,能够多元呈现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将原本单一的数学提问环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就需要能够在提问之前给学生建立起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沉浸情景的过程中顺利地实现数学问题的解答,而不会对于提问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为以往教师提问题学生实际上是不愿意不主动进行回答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前期的问题铺垫,就直接单枪直入地坦露问题,这样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和思考。因此,建立问题情境能够运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和引出数学问题,这样才不显得突兀,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良好的情景下去动脑想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第四,能够多元呈现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将原本单一的数学提问环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就需要能够在提问之前给学生建立起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沉浸情景的过程中顺利地实现数学问题的解答,而不会对于提问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为以往教师提问题学生实际上是不愿意不主动进行回答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前期的问题铺垫,就直接单枪直入地坦露问题,这样学生一时还难以适应和思考。

因此,建立问题情境能够运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和引出数学问题,这样才不显得突兀,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良好的情景下去动脑想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
二、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技巧
        1、参考学生兴趣方向,创构建数学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过程中,应该参考学生的兴趣方向,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情境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点,还应重视问题设计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解题思路较为开阔的题目,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处理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带领学生记忆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层次性,使其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理解相关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应遵循相关规律,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跟随问题的变化而转化,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譬如“等差数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好的电子设备作为例子,提出以下问题:“小明想要买一个iphone,大约需要八千元,小明每月生活费可剩余五百五十元,利用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月初存入五百五十元,共存一年,假设月利率为0.3%,一年后存款到期,小明能够买到手机吗?”高中学生对于电子设备都很感兴趣,利用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等差数列,并列出问题的通项公式。
        2、以实践为导向,创构建数学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实践为导向,以此来构建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问题情境活动中,更为牢固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借助于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导向的指向性,有针对性、目的性体现出难点与重点数学知识,让学生脑海中构建清晰的数学学习思路、解题思路,从中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获得真正的成长与领悟。譬如,在讲解“不等式推理和证明”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例题来构建实践性的数学问题情境:a,b∈R+是已知数学条件,并且满足于a<b,求得(a+m)/(b+m)>a/b。对于这道数学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较为熟悉的真实生活现象来构建问题情境:假设我们有100克的糖水注入到杯子中,那么糖水中的具体含糖浓度为20%,假如再次往杯子中注入10g的糖,那么杯子中的糖水会变甜了还是变淡了?这是什么原理呢?在实际的生活中,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就会明白杯子中的水会更加甜,接下来就需要借助于分数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推理问题,从而得出20/100<(20+10)/(100+10),之后再简化数学式子,就能够对而出正确的答案。
        3、基于合作探究,创构建数学问题情境
        新课改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聚焦个性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平衡。譬如在“曲线与方程”教学时,我先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了圆锥曲面的动画生成。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与圆锥的轴垂直的平面截圆锥的变化情况,思考截面和圆锥侧面交线是哪一种图形,以及由于平面和圆锥轴线之间的夹角发生了变化,此时截口曲线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经过交流探讨,让学生简要阐述了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以及讨论的结果。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学过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比探究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收获了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常瑞芬.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教育学文摘.2020
[2]才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中国教师.2020
[3]彭措郎加.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探析.中小学教育.2020
[4]高怀龙.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中国教师.2020
[5]陈炜.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教育学文摘.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