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陈蓉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维产生交融碰撞
        陈蓉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  32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维产生交融碰撞,这些内容良莠不齐,使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德育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具有长期稳定性,对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绕着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发挥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培养;策略分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育素养,学生们才能培养成健全的人格,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处理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为进入社会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萌芽的关键时期,需要获得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才能不断提升德育素养。教师必须意识到育人先育德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培养和不断进步。
        一、重视言传身教,坚持以身作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直观、感性,是非对错和标准规则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一方面缺乏天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缺乏深入的理解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在观察和模范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中逐步融入集体和社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强调了环境影响对人的重要影响力,更何况是对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和崇拜感,而且接触密切、联系贫乏,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基于此,教师要重视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和进步,形成良好的模范表率作用。
        比如,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要充满耐心,保持得体的妆容,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保持沟通语言的人格平等和鼓励支持,始终用赏识教育的态度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享受,更加自觉从容地参与学习等相关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养成温文儒雅的性格,提升交际素养。还有,教师要自觉遵守各项班规要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自觉维护班级的卫生、纪律,以平等和民主的理念与学生一起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还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备课和教学活动,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用优秀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和教育学生,不断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
        二、重视文化渗透,提升德育认知
        丰富的文化视野是提升学生德育认知的重要方法。

而且学校本身就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文化渗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不断内化吸收,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德育水平,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劝,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诚实守信”的文化讲座,列举著名人物在这方面的优秀表现,通过他们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得出诚实守信利人利己,虚假欺骗害人害己的正确结论,从而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减少空泛理论的灌输,而是结合具体的事例,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从而实现德育素养的内化吸收。又比如,教师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文化和墙壁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劝学精神、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等警世名言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认同感,从而自觉进行效仿学习。除此之外,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感,数学学科的科学家探索精神,美术学科的审美培养等都具有德育培养的因素。特别是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渗透,是实现学生优秀民族精神的有效继承,不断提升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德育培养
         一切理论知识都源自于实践探索。不经过实践探索的理论学习,总有表面化和肤浅化的特征,影响学生的认知深度,也就无法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德育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提升思想观念,更是要学生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基于此,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提供和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参与,不断提升德育素养,促进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中秋节或者重阳节等传统节庆的时候,给周围的孤寡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从而深化对孝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心和关心。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烈士陵园,通过瞻仰历史文物和倾听解说员的解说,在情与景交融的氛围中深化爱国情感,实现良好的道德深化。又比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视野,实现德育素养的有效渗透和全面发展。总之,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综上所述,德育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创新德育培养方法,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培养和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赵启卓.学周刊.2015(23)
        [2]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王福英.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