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绍碧
南安市第二小学 福建省南安市362300
一、研究内容:
本教学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对小学教学中“空间和图形”内容进行教学辅助,营造现实而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创设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来探索知识,改善学生的空间理念,减少进行课堂教学的难度,进而克服了教学上的困难。
二、研究背景:
在小学的“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学形式以及内容都相对复杂。教师要重视各种教学形式的效率,积极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对教育的资源进行优化性的利用以及配置。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真正意义上掌握学习数学的技能。
三、研究目的:
在小学的“空间和图形”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引导学生进入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并使他们能够以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接受知识。许多学生缺乏空间的概念,通过巧妙地引入信息技术的直观以及演示的优势,大大地改善了学生对空间的概念。同时,能够较好地弥补学生缺乏必要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一缺陷,可视化高度抽象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四、研究重难点:
(一)重点:通过信息技术辨析、比较以及分类的内容来归纳以及整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弄清不同平面图形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二)难点:当前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学生兴趣低,学生的思考以及理解能力较弱。
五、案例过程:
(一)大家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问题:谁能回答我们学到哪些图形吗?请看大屏幕上中播放的图片,谁能说一下自己看到了哪些图形?还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大屏幕上没有显示?你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吗?大家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了解? 现在,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对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复习以及进一步掌握。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的很积极。一些学生回答的不完整,所以一些学生积极进行了补充,这表明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效果较好。
(二)利用拟态来演示圆锥体积以及圆柱体
在本环节的课程教学中,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将水填充到圆锥体并将其倒入具有相同底面积以及高度的圆柱体中的拟态演示。重复此操作,直到圆柱体充满水为止。
提问:同学们,谁能回答你观察到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上有什么关系?这时,很多同学踊跃地回答:要完全向圆筒中装满水,需要圆锥体三倍的水。通过这个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等底且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三倍。
本节反思:此过程中,将通过信息技术更直观地呈现抽象的空间以及图形的知识,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我利用多媒体的拟态演示技术来创建各种的教育情境,突出教育中“空间和图形”的主要特点,并为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创造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跟踪练习:圆锥体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在教学的这一环节,学生的扮演是主要重点。一位学生谈论圆锥体以及圆锥体的形状。
一个学生将这两种图形画下来。一名学生根据该图讨论了这些图形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加入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在老师的监督下得到了解决,小组长为有疑问的学生提供了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体现了“兵教兵。一帮一”的教学精髓。这样可以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讲授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锥体是否是圆柱体不确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圆锥体不是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的三倍。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和老师“指点”的结合。
(三)开展小组讨论,利用多媒体软件来推导公式
在教授“梯形面积”的课程内容之间,本人将学生分为几组,并允许他们自由地使用多媒体软件将梯形进行拼图,然后经过小组的协作,有些学生将梯形拼成了四边形,而有的学生将梯形剪裁成了四边形。
这时,我提问:同学们,既然我们可以通过拼图、裁剪梯形得到四边形,那么它们必然有一定的联系,有同学在拼图中得出梯形面积的公式吗?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来对梯形的面积进行推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独立探索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了协作交流的精神,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相互学习。
本节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数学图形与空间学习的协作交流、独立探索以及实践练习。本人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感知相结合,以将学生独立学习的空间最大化。
(四)使用多媒体来复习以及加深对各类型四边形特点的掌握
(1)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3)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
(4)梯形的特点是什么?
老师:同学们,多媒体上为大家显示了各种多边形。我们已经学过多少种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是什么关系?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老师总结如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个相对边彼此平行。
本节反思: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个别学生的口头回答,以及其他学生的补充。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基本上可以说出自己所学的四边形,但是当回答这些四边形的特征时,不能完全说出来,这是因为小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直线的平行性。因此,当强调四边形的特性时,还不够完善,并且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楚。对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点拨。在我的点拨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使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学生仍然可以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老师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研究反思:
完成本课任务的效果相对较好。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多媒体以及拟态演示来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在课堂有效性方面,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有活力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合作以及交流,学生的合作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此课程的缺点。在未来的教育中,有必要努力改善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展示-----要点-----练习”,模式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形与空间知识的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中已成为一项突破,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其对空间与图形的想象力以及理解力。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借助多维的拟态演示以及空间的虚拟技术,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学习图形与空间的知识,提高其数学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