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葛恒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葛恒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双石铺小学  陕西省宝鸡市  7217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大力探索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面对年龄处于6~12岁的孩子,将趣味性教学引入数学课堂,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升趣味性出发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效率;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讲求精确和严密的学科,这种特性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更易于接受趣味性强的内容[1]。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趣味性元素,以更加易于小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教学,从而密切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更加自主、自觉的情境下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一、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意义
(一)教师课堂合理引导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希望能够通过简短的教学时间让学生高效地掌握课堂知识,从而减轻教学过程中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当中学会重点内容,这也是学生所期待的。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这就给教师能否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堂效率提出了考验。因此教师若想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可以在课堂讲授环节通过适当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教师教学高效地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加法”这一节课的时候,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加法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拔高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下一步数学的必备知识。在课堂讲授环节,我通过课本上提供的例题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进行100以内加法的计算。通过这种结合教材例子进行讲解方式,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变得不再枯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传递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以及理解。随后我在课堂上写出了几道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有效调动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上更愿意接受生动、简单的学科知识。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知识也具备较强的系统性,需要具备相对缜密的思维才能更好掌握。因此,对逻辑思维处于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具备天然的抗拒心理[2]。面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添加趣味性内容,可以有效调节小学生紧张和抗拒的心理,逐渐消除其被动的学习心态,让其在趣味性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更加主动自觉地投入数学学习当中。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元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比如添加游戏互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手段,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游戏或互动中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针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真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快速成长,从而加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四)营造欢乐、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不利。而趣味性教学的本质,就是让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欢乐、活泼,另外,改变僵化的授课模式,让教师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游戏当中,进而增进师生感情,为顺利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创设有利条件。


    二、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以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非常喜欢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纳入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积极进行自主思考[3]。例如,在进行“分数”知识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把一个西瓜切成四块,那么每一块西瓜该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呢?经过老师简单的点拨,学生就会通过思考踊跃地给出答案。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再从已知的答案出发,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经过这种不断深入的问题探究,学生能够在生动、活跃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1]。
        (二)开展游戏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既然小学生天生爱玩、好动,那么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巧妙设置游戏环节,寻找数学知识与游戏的最佳结合点,将游戏娱乐变成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游戏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游戏规则,并在规则范围内加入数学知识,从而保证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学生也能在游戏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第二,在游戏的安排和创造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区别安排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游戏形式与内容。第三,教师要严格把控游戏时间,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加减法”教学时,为每一位学生胸前贴上一个数字卡片,卡片上写上不同的数字,当老师喊出一个数字时,学生需要自由组队,每组胸前数字相加之和要等于老师喊出的數字。在欢乐热闹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加法运算,与以往的大量做题相比,更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4]。
    (三)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情景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不足,认知范围主要局限于日常生活情境当中。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开启情景教学,运用小学生熟悉的场景更好地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在充满代入感、参与感的环境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同样是在进行加法教学中,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布置一个超市收银台的场景,为一些“商品”贴上价格签,学生在选购“商品”后,由“收银员”计算出应付金额。其中,小收银员和顾客由同学们轮流扮演。在这种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中,数学的枯燥和复杂被一扫而空,学生自然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科目中融入趣味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数学教学现状的有益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情景教学,让小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继续深入探索趣味性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高就表明学生能够自主地获取书本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对于教师教学压力的缓解亦有所帮助,这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作用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培养,就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敏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33.
[2]郑招军.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魅力中国,2019(52):347-348.
        [3]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0).
[4]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