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何冬梅
[导读] 德育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也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何冬梅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城第六小学    517400
        摘要:德育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也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的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生有具体认识的德育内容;以学生接受、吸收为核心,建立德育活动,保证学生的有效理解认识;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基础,让德育与成长并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以新时期的生本教育为核心,介绍了小学德育实效工作的策略,希望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简单化、理论化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前言: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存在简单化、理论化的问题,工作中的开展更多的是以德育概念做讲解,以文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这种方式无法保证学生的理解接受,造成德育工作的开展无效化。同时在德育工作的开展内容和形式上也没有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无法实现有效的思想、情感、品德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德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做改进,重构工作的目标和策略,以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的成长为主体,使德育工作能够实效开展。
        一、从年龄认知出发,将德育渗透文化课程
小学生处于认知建立的初期,自身的辨别和是非观还处于养成阶段,所以在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上要从年龄认知出发,保证工作的开展取得效果。可以将德育渗透到文化课程中,挖掘文化课程内容中的德育思想,并以文化知识的理解应用为方法,引导学生做自主性的思考,在将知识吸收的过程中就能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
比如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科学精神、观察思维、创新能力都是德育工作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方式,以德育教育结合科学知识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其中获得德育认识,也提高了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优秀文化和思想,并引导学生做深度阅读分析,也可以将德育作为主题,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将德育渗透文化课程的方法降低了学生理解认识的难度,也让概念性的德育教育内容有了具体的实践内容,符合小学生年龄的认知,可以保证思想认知,需要各科教师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1]。


        二、从思想认识出发,以德育创设集体活动
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其主要核心是让学生建立思想认识,但是小学生的思想认识缺乏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支撑,传统的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很难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德育教育的开展方法上,需要创设集体活动,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带动学生自主性的思考,保证思想认识的交流和身体力行的参与[2]。这样的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得到成长,也能培养集体生活意识,生社会能力。针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集体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主体性,安排自主性的参与以及实践过程的分享。比如观看爱国影片,德育活动开展中需要让学生去做影片内容的分析,组织讨论爱国影片体会的认识。观影活动的开展中就实现了爱国思想的有效教育。再比如开展班级为单位的团体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使其体会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以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促进自我肯定。集体活动的德育教育符合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在形式上确保了交流互动,也让德育变成实践活动的行为,既能提高参与兴趣,也在丰富校园生活的过程中,让德育思想有了成长。
        三、从社会环境出发,使德育结合学习生活
要保证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工作开展方式上需要从社会环境出发,分析现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此让德育的开展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并且情感上较为丰富[3]。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需要进行德育工作方式的改进创新。在德育工作上,需要树立网络教育的内容,通过网络宣传德育思想,并针对网络的使用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够分辨网络信息的内容,这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有较好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不受网络杂乱信息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以家校合作为方法使德育教育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建立家庭学校统一的德育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德育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效性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有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会有健康地成长。在开展方法上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思想特点,但是要注意学生成长认知中的差异,抓住德育思想认知的情况,做好教育辅导,以此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而在具体的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所展现的优秀品质做表扬,树立榜样,对于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作出纠正,以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养成积极、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周鹏.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分析[J].家长,2021(03):49-50.
[2]王学清.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20(36):83-84.
[3]赵润平.借助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小学德育水平[J].甘肃教育,2020(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