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索 ——以“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王军华
[导读] 研究目的:我国《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王军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逸夫小学

        摘要:研究目的:我国《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指经由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的定义:是指一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等特点创建多个属于自己的体育球类项目品牌。为了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践行,本文针对“一校多品”球类项目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通过加大学校行政支持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完善球类项目课程及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建立从单一走向多元、多彩的学习评价等策略,促进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论与建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索,加快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既是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打造了学校体育项目品牌。在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中,只有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一校多品”的本质内涵,通过加大学校行政支持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完善球类项目课程及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建立从单一走向多元、多彩的学习评价等策略,克服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困难,从而保证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探索
        
        1.研究目的
        目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核心素养已被许多国家与地区、国际组织视为课程设计的DNA。我国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以核心素养为抓手的教育改革,教育纲领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2016年9月已正式发布。而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我国《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指经由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有助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的定义:是指一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等特点创建多个属于自己的体育球类项目品牌。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变革活动,为了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践行,本文针对“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逸夫小学等几所学校三、四、五年级学生,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12月。
        2.2研究内容
        我国2016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体育核心素养结构,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大方面。其中运动能力包含提高认知、发展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三个方面;健康行为包含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体育品德包含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
        学校“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行政支持和创新机制、课程研发及设置、教师师资力量和教学综合能力、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动、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策略的探索。
        2.3研究主要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前期搜集国内外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校多品”等文献资料。
2.3.2案例研究法:实践期间进行“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案例研究。
2.3.3归纳分析法:后期将所搜集的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校多品”等文献数据及其对实践案例归纳后,进行理性分析、总结和提升。
        3.结果与分析
        小学“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打造“一校多品”百花齐放的良好教育局面,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及困难。
        3.1加大学校行政支持和机制创新的力度
        强有力学校行政支持和机制创新是开展“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的坚实后盾。首先,应加大行政支持力度,针对球类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并根据学校财政情况,科学配置教学经费,用于建设运动场地和购买运动器材,将各项教学费用落实到位,保证球类项目教学实施都能够顺利开展。其次,制定完善的学校球类项目评价机制。球类项目的学习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一个项目的水平设计不同层次(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只有在学生原有水平层次考试通过,才可以进入下一层次学习,运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相对科学的评价,达到学习、评价、反思、激励和改进的作用。另外,还需要促进学校“一校多品”球类项目教学交流,如乒乓球教学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并学习其它学校在打造特色运动项目时的经验,如球类项目课程是如何研发、实施的,借鉴并运用到学校“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的教学中。
        3.2完善球类项目课程并优化其课程设置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文化是基础,课程是主要载体,课堂与实践活动是主管道。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势必考虑实施的载体——球类项目课程。我们应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球类项目课程设计指向于核心素养,同时遵循学生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内容标准的思路。现在很多学校重视体育教学,一改以往的“放羊式”,采取“走班制”、“模块教学”的方式,开设不同项目的选项课程,供学生去选择,这样的出发点就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重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小学“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贯彻并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便需要结合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球类项目课程进行完善和优化设置。

如,以乒乓球项目为例:一方面,应根据学校乒乓球教学以往经验,收集校本教材或学习资料,借鉴国家通用乒乓球教材,汇编出一个指导性的、大纲性的校本学习数据,采用插图或漫画的形式,按照从简到难、从基础到复杂的顺序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对乒乓球动作及学练方式等内容做出详细解释。而对于其它球类项目学习资料同样需要进行重新编制,可以引入其它特色项目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或学习数据,结合自身教学现状对教学内容做出科学调整。另一方面,应明确学生的核心地位,加快教学改革,适当增加球类项目课程教学在体育课程中所占比重,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学校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球类项目教学力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较为复杂的球类项目运动技能。学生在有一技之长的同时,让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其它体育项目,包括乒乓球、曲棍球、旱地冰球、足球等,还可以全面均衡发展。真正做到学校的“一校多品”以及每个学生个体的“一专多能”。
        3.3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师教学综合性
        师资力量强弱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学校在“一校多品”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从教师选拔和培训两方面考虑。对于教师的选拔来讲,可以采用公开招聘和进入体育院校选拔方式,也可以公开选拔引进专业性较强的优秀运动员,对学校现有体育教师队伍进行补充。体育教师的选拔,应侧重于球类项目运动,可适当提高球类项目教师在所选拔教师中所占比例,但是必须兼顾学校所设置的其它体育课程。对于体育教师培训,包括新聘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全体教师定期培训三种方式,可组织学校教师到国家或者市体育训练队学习提升,不仅要培养球类项目教师,同时对于其它体育教师,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球类项目教学技巧,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便于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学指导作用。
        芬兰提出:基础教育要去学科化,强调综合,这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需要。故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在日常教学中要去学科化。那么如何来实现呢?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开始。我们要适时的在球类项目课程与教学中实现球类项目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渗透,要求教师本身素养是极高的。比如,球类项目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培养学生坚韧、友善、合作、竞争,同时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现如今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还有团队意识等。这些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教授、实现?更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再者,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4创设学校体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体育实践联动的外部环境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区域,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有其独特性,诸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交流等基本点可能在学校区域外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体育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将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家庭教育、社会体育实践相联系,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环境,共同更全面地实现体育球类项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1学校体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动。
        学校体育除了在学校加强学生的球类项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外,须加强与学生家庭教育的联系,以往的学校体育改革中也提出实现二者的互动,但实践效果不佳。从当前关于球类项目核心要素构成来看,学生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核心要素不仅要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养成,更要在学校、家庭等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懂得平衡饮食、养成每天体育锻炼的习惯、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与保护等,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建立学生日常生活档案袋,让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球类项目学习评价,或者体育教师对学生家庭开展球类项目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宣传,借助学生家庭的参与实现对学生日常球类项目活动、健康行为和习惯的监督,共同创设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环境。
        3.4.2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实践的联系。
        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在于体验体育的社会化作用和丰富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球类项目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社会体育参与,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区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具备体育赛事的观赏能力、体育交往的能力等。可教会学生欣赏基本的球类项目赛事,懂得赛事规则,使学生积极参与球类项目,同时提高观赏能力,又可鼓励学生参与小区组织的球类项目活动,增加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社会体育情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诸如国家认同基本点的实现,有机会的学生可以现场观看体育赛事,通过感受现场赛事“加油、呐喊”来进一步内化球类项目带来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认同。
        3.5建立从单一走向多元、多彩的学习评价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评价,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参与的价值和意义。既然发展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得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球类项目的学习,学生是否获得了学科核心素养?这就涉及考评问题。运动能力是较为外显性的评价,那么诸如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精神等隐形的评价内容,该如何评定?所以,需要重新认识学生学习评价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必须走向多元主体的评价和丰富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多元主体的评价指的是让学生主体、教师与家长共同来参与评价,评价内容的丰富是指学生学习评价必须由单一的内容走向多元内容。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和准则去形成一套系统的评价范式。以篮球课为例,体育教师可从运动技能评价(球性、运球等)学生的动作技能是否掌握,可从学生是否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遵守裁判和规则、能否挑战自我等指标进行课堂观察指标的制定,用于测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的方式检视自身学习的优缺点,作为教师可以进行记录。家长定时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实践情况、课余锻炼、生活习惯等进行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次,对于评价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当前体育教学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探讨,在运动技能与能力评价外,从体育情感与品格、健康知识和行为等四方面增加评价内容,而对内容的评价依据教学目标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如通过篮球学习是否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损伤处理办法,是否在比赛中能够与同伴积极交流和合作等。
        4.结论与建议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索,加快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既是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打造了学校体育项目品牌。
        在“一校多品”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中,只有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一校多品”的本质内涵,通过加大学校行政支持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完善球类项目课程及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师教学综合性、创设学校体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体育实践联动的外部环境、建立从单一走向多元、多彩的学习评价等策略,克服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困难,从而保证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参考文献
[1]季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实验版”的继承与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立新.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1-3年级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S].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8.8.
[4]徐晓红.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J].体育时空杂志,2017.7.
[5]杨清风.“体教结合”模式下推进区域校园体育“一校多品”创建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