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8
摘要: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合唱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对合唱教学重视起来,并采用有效性的策略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合唱部分的教学也属于教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重难点,本文通过分析几种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希望改善目前合唱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有效性
引言:作为音乐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人,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课堂中涉及趣味性的合唱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培养的初级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学生才艺的培养,小学的音乐才能的培养可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发掘有音乐潜力的学生,通过注重合唱教学,将适合目前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爱上音乐、学习音乐。
一、充分激发学生合唱训练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许多新奇的事物比较好奇,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被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学生们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拥有探究的动力,能进一步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组织任何形式的课堂活动时,都要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目前情况下,许多小学生对于音乐合唱存在有一定的错误认知,许多学生认为在合唱中会掩盖个人的特色,而小学生们往往喜欢引起别人注意,所以不太喜欢合唱这种音乐教学方式,而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合当的引导,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致。让学生认识到合唱的巨大作用,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音乐功底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大限度的锻炼自己的音乐能力[1]。
例如:在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的《我们多么幸福》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首歌的传播的意义,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播一些正面的精神。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信息化的工具,如多媒体等,创设一些教学情景,辅助播放歌曲或者是短视频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学生能够以最大化的激情进行学习。带领学生区分合唱与齐唱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感受合唱音色的相同与不同带给人不同的听觉体验。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合唱的时候,在旁边进行倾听,在遇到唱的比较好的学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就会极大的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进取心。
二、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合唱是一种比较依靠团体合作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引领作用,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水平,要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自己的教育水平的跨越。然后通过不断的实践,将教学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通过科学的合唱方式,将新颖的合唱方式教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合唱音乐的魅力,才能够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合唱中去。
许多小学生在合唱中会显得比较害羞,难以开口,所以教师需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反复训练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深入了解,才做出人员的合理分配,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对一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来纠正这些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转化高低音等方面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所以说教师的水平不可不提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2]。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时,教师要先自己进行预习,对课程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针对性的书写教案,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合理性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听、想、唱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首先引导学生在聆听时进行联想和想象,想象自己身在“美丽的黄昏”的场景中,体会到音乐中抒情、优美的情绪,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一部分跟着节奏来拍手,一部分同学进行演唱,而另一部分则符合场景的动作表演。教师要首先进行标准的示范,多利用指挥手势引导学生进行声部的反转配合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看懂指挥手势的意义,然后声部轮换进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3]。
三、为小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唱教学更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如果周围同学不愿意大声唱出来,那么学生自己也会害羞,难以启口。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合唱教学的一种方法。学生身处于一个和谐优秀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将学习兴趣更好的保留下来。所以音乐教师要试图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也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时能够产生温馨的感觉,更有利于自己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的说,音乐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班级能够呈现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在合唱中能够获得自己最好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钟声叮叮当》时,教师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在第一节课先学习高声部、低声部的旋律,在唱好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下进行分组练习,全班分成三组,并自行分配好声部人数,给予一星期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练习,下节课以合唱比赛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分组合唱展示,学生们能够优势互补,表演后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能够帮助学生对“好”的合唱表演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这样便慢慢形成和谐的合唱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出更多的努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逐渐改变学生的看法,重视合唱学习,将合唱作为自己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学校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重视小学生合唱教学,让传统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凯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读与写.2018.14(27):192-195.
[2]洪英.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7.24(5)∶14-14.
[3]孙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38(16)∶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