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婉琼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与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小学教育正在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视程度偏低。对此,该文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创新研究
引言
个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强调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学科,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尤显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观意识、扼杀学生独特想法等问题,以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对此,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强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1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特点和意义
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主要是审美教育,在美术领域,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观赏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从而反映客观世界或者表达内在感受。因此,美术创作重在表达,美术欣赏重在感受和理解。
个性是个体在自然和社会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美术教学,首先就是将人类美术发展史上数不清的艺术作品排列在了学生眼前,学生通过欣赏鉴赏艺术作品,能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激发想象力,并形成对于美术和艺术作品的个人理解,这些都可以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独特作用。
2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个性培养
2.1增大教学投入,营造个性化教学环境
(1)学校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小学美术教学存在时长较短、美术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等问题,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学校应当提高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适当增加教学时长的方式,为美术教学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2)适当增大教学投入,将资金用于优化校园美术环境、购入教学资源等各方面。学校应为小学美术教学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扩充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的个性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
(3)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活动,转变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其教学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花卉时,学校应当加强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适当增加美术教学时长的方式,为美术教学创造基础条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2.2立足学生实际,优化个性教育内容
(1)立足学生实际。这主要指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美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以此为依据优化美术教学内容。这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应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及时打破固有教育理念的限制,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类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
(3)挖掘教学元素。
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小学美术教学的时间偏短,小学美术教学面临教学任务重等问题。对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创作,实现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拓展,促进美术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汽车”的内容时,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对汽车的了解程度、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美术兴趣等各方面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的优化基点;同时,教师应当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交流互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参与度,进而实现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目标。
2.3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性挖掘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而言,美术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其中,实践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情境创设法侧重于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课外活动组织则侧重于拓展美术教学,将美术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使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照搬固有的教学内容,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贴合度。
(3)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应当明确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以此作为方向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绘画鱼类时,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及其对鱼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正式课程阶段,笔者讲授基础的鱼类画法,避免学生出现无从下笔的问题,进而降低绘画难度;在基础课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引导其将思维转化为实际作品,培养其自主创作意识。
2.4强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1)课内实践活动,侧重于创作练习、课内绘画比赛等方面。教师要严格控制课内教学的进度,通过予以教学充足的时间,保障课内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2)课外实践活动,一般而言,其主要包括户外写生、校园绘画比赛、校内艺术展览等形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安全。教师应当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课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强化活动指导。课外实践活动相较于课内活动而言更为松散,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偏移等方面的问题,对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如,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户外写生活动时,术教师应当规划好具体的活动流程,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具体的活动准备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方面;教师将班内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划分好小组成员的各个角色,引导组内成员相互监督,以此促进户外写生活动质量的提高。
结语
美术是一门对学生个性与创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对其未来的美术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能力,适当调整美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总之,小学美术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美术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金桂.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72-173.
[2]杨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研究[J].科普童话,2020(22):53.
[3]李新.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J].新智慧,2020(05):142.
[4]马悦.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策略[J].小学时代,2020(02):85+87.
[5]刘梦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J].知识文库,2019(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