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上)   作者:祁应珍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执行,怎么样在启蒙教育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难题

        祁应珍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实验小学 (四川 眉山)62036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执行,怎么样在启蒙教育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难题,教育改革时期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语言知识,还要求提升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目前来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道路上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应试教育理念难以彻底摒弃,传统人文教学深入不够等,还应加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引言: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小学语文教育将学习任务放在提高学生卷面成绩上,以教材的语言理论知识为主展开教学灌输,但语言类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不仅如此我国的汉语体系教学还有着传承古今文化的教育责任,如果一味的只抓小学生语文考试卷面成绩,那么难以培养出具备高尚情操的全能社会人才,为了避免这一教学缺陷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意识,努力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语文课堂,使其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状
        目前部分小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不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似乎也可有可无,语文教师多半并不了解将传统文化渗透入语文课堂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的学习应从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开始抓起,校方并没有给与专业的教师培训,导致即使有些语文教师发觉应该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但也因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另外偏远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因为经济及人力方面的限制部分地区小学教育严重缺乏优质的教师人才,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成败,一些地区因为小学教师的流失,需要一名教师承担数个学科的教学任务,长期以往严重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课堂专业性也较为存疑,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很难实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是否能够走入小学语文课堂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目前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的教师使用枯燥无味的传统式授课方法,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更容易被有趣且新鲜的实物所吸引,过于沉闷的课堂使得学生的文化学习积极性无法被带动,就算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得以体现,也仅仅停留于表面,无法渗透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心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化渗透方法
        1、从语文教育模式入手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以认识字词、背诵文章主要段略等为主,其传统文化并无深入体验,因此要想改变这一教育现状,语文教师可以从自身教育模式入手创新,当今是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应利用时代带来的便利创建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渗入的第一步。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其中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教材理论知识中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学习《月是故乡明》课文时,文章通过与“月”相关的景观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乡情感,将月色与优美景色生动的结合描绘,充分体现出此景下的作者淡淡愁思,在朗读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想象与月亮相关的景色,然后根据文章来构造出文章中的场景,在想象的同时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课外之余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与思乡相关的创作,让学生自行学习,也认识我国的寄思文化。
        2、结合古诗词传播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既是教育难点也是重点,古诗词是我国古人常见且独特的表达形式,无论小学还是中学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我国知识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诗词中得以体现,诗词中不仅渗透着古人的相思,还蕴含许多道德文理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将古诗句的意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明了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时时,通篇诗句的情景发生在重阳节当天,诗人独自身在异乡,此情此景开始怀念家乡和亲人,在这佳节之际没有朋友相伴,寂寞孤独的心境开始涌上心头,诗句中采用朴实的语调道出浓浓的深情,让人不免共叹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沉浸在诗句情景之中,很难不了解我国的诗词传统文化。
        3、用民族风俗带动小学文化传承
        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入手,将生活与文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古一直沿用至今,其中的民族独特习俗是学生们所熟知且感兴趣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从而实现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继承。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章节时,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科普我国泼水节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认识泼水节的节日来源、习俗活动、发生日期等,之后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节日相关的记录影片,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讲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课下自行了解其文化来源,这样在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结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落后,相反我们应加强对于小学文化教育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文化了解情况来制定相关的传承计划,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它还包括让小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接触文化的同时继承其精髓,该文化传承的语文教育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钟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天地,2020(33):79-80.
        [2]邵虹.融合课程  传承文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33):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