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怎样开展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李智
[导读]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在启蒙教育这一阶段

        李智
        广西岑溪市波塘镇双门小学      543200
        摘要:“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在启蒙教育这一阶段,教师本着“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指导思想,善于把生活元素与小学数学活动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淡化纯粹的课程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学习难度,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和应用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本人就营造氛围、解决问题、资源开发、注重体验等方面作出以下之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基本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知识及其课程教学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用意识和能力素养,而且有利于为促进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认真挖掘丰富多元的生活元素,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内外互动、学用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这一项是“功在当今、利在未来”的德善之举。
一、善于创设良好情境,努力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生活化课程离不开生活化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生活的再体验和再认识,让小学生经常感受到生活化数学的气息和氛围,尽可能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引领并激励他们不知不觉地把数学知识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进行学习、理解和把握。换言之,要让小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提问:“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以及小轿车、大货车、公交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圆形。”“假如不是圆形的车轮又会怎样呢?”接着,创设了动漫教学情境:在动物世界中,小猴、小马、小牛分别骑着“圆形”“方形”“三角形”轮子的自行车准备比赛,教师以此让小学生预测它们的比赛结果。然后,演绎了动漫赛事的过程和结果:小猴骑着“圆形”车轮既快速又平稳,其他两者则是“艰难”前行。“为什么圆形车轮会走得既快又稳呢?”由此开始了快乐的课程教学活动。
二、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培养生活化学用能力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正因如此,学生如果在知识学习后并不考虑它的作用,或者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种教与学活动又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呢?与之相应的是,教师善于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后,应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不断地激发学习信念,而且有利于逐步培养他们的学用意识和实际行为能力。比如,教学“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后,可布置小学生家庭作业——借助一些测量工具,实际测量家庭餐桌、茶几、书桌等器物的长度和宽度;并运用所学知识把这些家具的面积计算出来。

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巩固、理解与体会所学知识,更加有利于培养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学用意识和实际能力。
三、认真挖掘各类元素,努力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
        数学教学中经常蕴含为人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同样在实际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丰富多元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开放性理念和实质性行为,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的课程教学活动,以此不断地拓展课程形式,丰富课程内涵,逐步增加课程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教学为例,在解释这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时,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物品现象:冰箱放在家内占据空间的大小,这就是冰箱的“体积”大小;而冰箱里面所能容纳物体的空间,这就是冰箱的“容积”大小。如此而为,既把课程教学与生活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在生动形象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类比学习”意识和“举一反三”能力。再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可借助商场节假日“优惠或折扣”生活资源,更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四、不断促进学生体验,努力放大生活化教学效应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有着“求趣、求新、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不仅如此,“儿童的智慧多出自他们的手指尖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组织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体验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求真、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不断地放大“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活动效应。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例,引领小学生实际测量校园篮球场的四条边,有些小学生得出了“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的结论;有些小学生在发现“长度相等、宽度相等”后,得出了“长方形周长=长×2+宽×2”的结论。在的再次激励和大家的共同探讨后,进一步得出了“长方形周长=(长+宽)×2”的这一终极性结论。再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老师扮演商家店主,小学生扮演买家,需要购买打八八折后的数学课本,以此把原价与折后价进行对比,帮助他们在自主体验中认识到了“折扣”的数学意义。
         总之,“教无定法,却有章法”。生活化教学既有利于提升数学课程的质量和效益,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只要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下去,就会赢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小学生在小学教学中处在主体地位,老师在进行教学中要一切以学生为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的教学趋于生活化,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把数学教学和生活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学有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老师要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嵌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本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优化性。
         
参考文献:
[1] 张彦林.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04.
[2]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月刊),2013(2):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