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刘忠清
[导读] 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应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

        刘忠清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外国语学校,湖北 宜昌 443300)
        摘要: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应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相比较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多样化课堂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个性发展,最终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质量的提升。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组织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样化课堂构建研究,力求改变数学课堂弊端,推动初中数学多样化课堂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
        数学教学的多样化是数学课堂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必要举措,从当前的数学课堂出发、从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出发,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成为数学课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一、明确目标——多样化课堂构建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要突出自身特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因此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维度教学目标入手,为多样化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为例,结合三维目标教师确定了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学会用“SSS”来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用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借助多媒体、探究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样化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了灵活、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数学学习体验。在多样化的情境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课堂,结合全等三角形等先前接触过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形成知识迁移的过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标。
二、拓展策略——多样化教学实施关键
        (一)前置性学习打好课堂基础
        前置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多样化数学课堂开展的有效措施。前置性学习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形式开展,一方面教师设计前置性学习内容,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预习内容的计划;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研究等活动。两种方式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够通过预习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一举两得。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开展后续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探究活动便更加顺利,效果更加明显。
        以勾股定理前置性学习单设计为例,教师以微课为引导,将勾股定理探究发现的过程通过动漫方式展现给学生,然后以顺口溜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熟悉内容。最后通过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主总结勾股定理的大致情况,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创设是多样化课堂开展的基础,也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的基础,因此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提升与拓展来讲变得尤为重要。
        (二)多样化情境,丰富数学课堂
        多样化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多元策略的拓展与应用。如上述所说的多种情境创设。

趣味情境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习得技能;探究情境能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领悟数学学习的内涵;生活情境能够将数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连接等等,诸多情境创设为学生创设不同学习课堂学习体验,带来不同收获。
        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积累量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探究情境便成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以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究总结为例,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不同的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方法来判定“X和圆的位置关系”;
        其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方法可以借助点到圆心的距离;比如d>r、d<r、d=r等不同数量关系表述不同的位置关系。
        其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数量来判断位置关系,比如一个公共点、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等。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对“X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初步形成了此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提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除了公共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探究方法呢?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找出方法。”
        紧接着教师通过习题引导小组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的方式引入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过程中,总结出另一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定的方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
        如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将“X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在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拓展了数学课堂开展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形成了新的认知,提高数学课堂综合效果与质量。
三、组织活动——多样化教学实施保障
        数学活动的组织是多样化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展示平台,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作业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作业活动的方式,通过基础题型、提升题型、拔高题型等将作业的内容层次化、趣味化。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基础题型要注重趣味性,借助趣味性的选择、填空类型的问题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感;同时趣味性的知识串联方式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分层作业的效果;其它层次的作业安排也要以学生能力为中心向外拓展,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面,逐渐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接触范畴。
        除此之外,线上数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借助线上课堂与其他地区的学生展开线上数学竞赛活动,互相交流相互之间的数学学习小妙招等,互通有无、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样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是非常符合当前数学课程改革需求的有效举措,从教学目标的改善,到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再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等措施的综合应用,让数学课堂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侯芳.利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1):85-86.
        【2】杨永平.培养核心素养  提升关键能力——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27):108.
        【3】柏秀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0):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