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向文娟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新高考的推进,各学科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迫切。
        向文娟
        黄石市第六中学  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新高考的推进,各学科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迫切。就高中地理而言,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开始努力的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1]高中地理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采取系统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综合思维  方法教学

        引言:地理是一门具有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一定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能够只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培养。[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在解决地理问题时,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的思维与能力,让学生能够具有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研究实践,我有以下培养策略,和大家探讨。
        一、提高认识,针对性地提升地理综合思维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因为学生的主要目标是高考。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也就比较偏向让学生能在地理考试中拿到好成绩,那么老师教学中就提倡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进行复习,这样的方法可能能够提高学生分数,但是如果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他们就会觉得很困难。这种仅仅完成单一知识的掌握,日常练习也仅围绕考试题型,让学生机械化掌握了地理知识,却并不能将知识做到有效应用,学生自身能力难以提升。现代化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就不能够再采用之前题海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地理课堂中需要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非常重要[3]。例如在学习地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老师在进行这个知识点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具有开放性。
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形单元,假设青藏高原没有隆起,那么我们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将会变成什么样。这样的问题提到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再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更快地进行思考。老师还可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教学时提出问题:“如果欧洲西海岸和北美洲西海岸中,都存在明显的纵列分布、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那么欧洲的气候应该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在无形之中养成学生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中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分析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教师要和学生相互促进才能够很好实现这个目标。


        二、完善框架,全面把握与理解地理知识
每一个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需要首先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往往很难将那些看上去没有太大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且也没有办法理解他们的内容,所以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知识首先有一个笼统了解。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进行分类,然后老师再进行知识框架前提下的知识教授,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才能够将教学过程变得清晰而有条理。在高中阶段,地理知识复杂多样,并且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时不能够仅仅将地理知识给学生进行机械地讲述。
老师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地理规律,让他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可以运用相关的地理规律进行问题推导和理解,学生也就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地理知识。在进行知识框架构建时,教师要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开始,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调动。在地理课程,“地质灾害”一课中,老师不能够局限在传统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总是将学生局限在课本中,当问题脱离了课本,而是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时,他们就没有了解决办法。教师应该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进行新信息的收集,进行学生发散思维地锻炼。在地理课堂中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汶川大地震”是学生都有所了解的一次地震事件,老师可以将这次事件作为切入点,然后进行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地震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培养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导入生活,培养良好的综合思维习惯
虽然在高中阶段,一切的学习都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但是实际上高中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能够进行应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进行规律的总结,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对城市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到城市环境的变化,能够最为真实地感受到城市污染,交通拥堵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城市地理环境的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市环境的实地调研,让他们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升学生的社会现象自主研究能力。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可以进行自然地理的学习,因为自然地理在农村中的体现非常多,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进行积极观察,通过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查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情况,分析当前农村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影响与解决对策等。这样生活化的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不再仅仅是盯着成绩看,而是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达到终身受益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研究,在教学中让学生提高认识,有针对性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完善学生地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全面把握与理解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思维习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进行地理问题探究,并不断深入生活发现探究地理现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燕婷.培养综合思维,发展核心素养[J].教书育人,2018(34):35.
[2]徐冬雪.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230-232.
[3]程涛,罗海燕,容梅.运用地理时事材料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J].课程教学研究,2018(10):7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