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翔
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我国更加注重教学事业的创新发展,其中在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提升整体授课质量,就应采用现代化手段和理念。本身计算机程序设计就是专业性技能较强的学科,在中职教学中难免会被忽略。并且依据当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探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上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所以要对现存问题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将围绕提高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当前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再提出有利于提高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提高;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引言:处于中职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中职教育更加注重提升学生专业性技能,是一种面向社会和就业的教育机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中职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但是对于该课程结构探究难度系数较高,部分学生很有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产生厌学,而怎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也逐渐成为了当前有待处理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出现代化手段和技术的利用优势,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最终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一、针对于当前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存问题的探究
当前在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完善,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才能够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基础[1]。因为对于中职时期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是较为薄弱的,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重点内容,甚至部分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钻研学习依然并不能达到理想学习效果,影响自身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来说,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有着较强逻辑性,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到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的内容时,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在中职院校中逐渐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但是在课时安排上却缺乏合理性和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安排的课时较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虽然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学生会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良好实践能力,很难将掌握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或者单纯进行模仿书本中的案例来应用到实际中,很难处理实际问题。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各行业都有着广阔发展空间,中职院校也开始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但是部分中职院校对该课程的认知较为片面,并未了解到计算机对学生未来发展、对社会进步所具备的促进作用,而且教师也不能认识到该课程所具备的优势,以至于在授课中未依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导致教学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内涵,不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而且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开展灌输性教学、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难发挥出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全面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内涵[2]。
当前教师逐渐年轻化,在中职院校中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是90后,作为年轻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教学能力有限。而且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很难接受新的科学知识,缺乏对现代化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就要求中职院校能定期对新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对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养工作,同时让老教师和新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处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教学需求。除此之外,中职院校都是以期末考试来当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该手段较为单一和系统,并且很难全面掌握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在考试中成绩出现偏差,那么不仅影响学习兴趣,还将会影响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手段也不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针对于提高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开展分层教学
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要求教师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理念,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了解到当前实际授课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在了解到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各种因素后,教师应依据现存问题来采取可行性对策,要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个人能力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学习能力也随之不同。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和要求,落实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依据各层次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接受能力对应开展教学工作,还应当依据层次的不同来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际表现都融入到考核内容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最终考核结果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此激发学习欲望和主动性,提升整体授课效果[3]。
(二)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自身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体教学质量、对知识的挖掘程度,所以应关注师资团队建设工作,要求中职院校中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定期引进优秀的青年教师,从而为师资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整体教学水平,还应在本专业内挑选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技能交流会,让其他学校教师和本校教师交流沟通,分享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师教学思想。总体来说,教师自身能力将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成果,所以学校要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师也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加强学习,或者开展自主学习,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当前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促使在后续授课中能够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4]。
(三)设计学习内容
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重点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在依据教材的背景下,积极结合当前时代特点来对重点内容细致化讲解。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应积极组织专门的教研组开展教材的编制,从而确保设计的出来的教学内容和中职院校的特点高度相符,实现适用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教学内容开展设计工作时,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重点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且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提升整体授课质量[5]。
(四)优化教学手段
教师应依据实际的教学重点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要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带着疑问开展学习,在课堂活动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和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将自身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各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开展学习,掌握当前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在实习中掌握自身缺陷,在后续学习中更加深入开展专业探索。另外,教师也要积极组织辩论赛,让学生踊跃参加开展,深入探讨,加强学习,实现共同提高[6]。
(五)开展多元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要想提升整体授课质量,要求教师能够开展多元评价。评价工作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是重要的,但并不是进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要求各中职院校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让学生具备良好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能力开展评价时,要善于把实际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跃度融入到考核评价范围当中。而对于有待提升的学生,教师也要加强激励,让学生具备继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除了开展学生评价,还要关注教师。因为完整的教学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在完成授课工作后要对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反思,在反思中掌握自身缺陷,从而落实在后续授课中改正[7]。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提高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就具有多样、系统特点,在教学中难免存在的问题,而教师则应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发挥出现代化手段利用优势,确保教学内容更加合理、专业,让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自主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对实践课程的合理化安排,让学生有着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所以说,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应开展分层教学、提升师资力量设计、合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开展多元评价,教师也要具备一种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为促进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道炫.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实践探究——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项目教学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20).
[2]汤颖婷.探究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8(24).
[3]曾春生.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63,87.
[4]陈庆伟.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提高[J].新校园,2018(8):92-93.
[5]刘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风,2019(26):63,87.
[6]郭芹,张鹏.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8(03)
[7]韩欣洲.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多应用型开发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