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乐
(广东省阳江市岗列学校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养成一种严谨的性格,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知识背后的物理规律的入口,教学过程中效果甚微。在本文中为教师提出以下三个观点,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自己操作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以及隐藏在实验中的知识点,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时间内操作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实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实操过程中,真正理解物理实验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实际操作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以及便于课堂管理,只是让学生们在一旁观看教师的实际操作,并没有让学生们动手操作体会其中存在的物理知识点,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致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一知半解,学习效率降低。
2.缺少自由探究精神
教师应该通过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自我探究精神,让学生们能够提升自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们在物理实验中的各个知识点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完善,以及深入的理解。导致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微之甚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效率。
3.缺少实验机会和时间
教师想要在物理教学课堂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深入体会到物理知识中的细节之处,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时间,以及各位学生们并不能够完美的操作,可能导致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只用一节课中的实验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充分理解,也是收效甚微。并不能够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物理知识理解能力。
4.学生不能正确应用
如果教师只是注重于课堂教学,以及让学生们自由探索物理知识的来源,和物理实验的操作并不能够保证学生们能够良好的将这一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正确的应用,也有可能导致学生们这些学习的过程只是“纸上谈兵”,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阻碍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导致学生们对其物理知识不能够深入探究,这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正确操作
教师适当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上手实际操作,让学生们具体体验一下操作过程,了解其操作细节,适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操作,能够得以实验其相关物理知识点,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得以巩固自己的物理知识基础,并且能够在发现错误之处后及时进行改正,将知识理解通透。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们讲解基础的知识后,根据对学生们知识的牢固程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把学生们分为几组,并且对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可以让同学们先对其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将大家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有秩序的进行实验操作,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记录。让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渐自主探究其物理性质和定理,帮助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中的误区和不解之处能够通过具体实验操作而得以验证,让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其知识点。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对学生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们在关键的地方进行适当引导,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物理实验中的知识较为艰涩难懂,如果教师们直接将实验结果的知识点交给同学们,势必会影响学生们对实验细节的理解,从而使得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对比之下有趣生动的实验课堂更加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更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注意力,用心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们夯实物理实验知识基础。
3.鼓励学生课外实验
在初中这一阶段的物理实验知识中,只依靠课堂中进行的这几次基本实验就希望学生们能够将知识理解透彻,那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做一些基础的,危险系数较低的实验。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们能够更有效的夯实自己的物理知识基础,对自身的物理知识脉络进行查缺补漏,实现自我提升。
在学习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以及成像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演示基本操作,而在这一实验中,需要较多操作时间,不同的操作都可能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记忆基本操作后,在课后自己的实操过程中,将自己不懂的地方都记录下来,例如,“无论如何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没办法像教师操作的那样,能够与后面的影响重合,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实验中的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进行竖直放置。”让学生们能够逐步理解其现象和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掌握这一知识点并且能够尝试着在试题中进行应用。
4.将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
教师在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学场所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初中阶段正是物理启蒙教学的阶段,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终于能够通过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了,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却对这些现象不屑一顾,并没有放在心上。在物理课堂中学生们学习的知识点难道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能够在解物理试题中发挥作用吗?而且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试验知识的时候很是明白,但一到了应用的时候就晕头转向,不明白其具体用处,这就是不正确教学现象,从而出现学生们所学知识与生活断了联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们把物理课本知识与生活逐步建立联系,让学生们学习的知识点能够有所应用,例如,在学习“光反射”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能够看到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板书,还有我们看到的电影,在灯下面能够看到书籍,这些都是因为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太阳光通过重重反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够看到。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当学生们在晚上回家的道路上的水洼中看到月亮,在喝汤的时候,看到勺子后面的自己的缩小倒影,都能够让学生们想起“光的反射”这一知识点,能极大程度上提高课本知识点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并记忆且灵活应用于生活中。
结束语: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一人讲解,学生呆滞听课”的固有教学模式,运用较为适合当下教学现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的来源,并总结知识要点,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自主进行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实验,帮助自己理解。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课本固有知识点灵活的与生活建立联系,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和细心观察的实验习惯,让学生们学习到的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中能够应用,而且能够应用于生活,应用于解题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学科的自信心,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邵英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9):164-165.
[3]颜凤祥.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