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谅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邮编:36520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创新学习的主渠道,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加强定理和公式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的思维来源于对定理,公式的透彻理解,所以在讲定理,公式时,要注重它的形成过程,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定理和公式的本质特征.
例如:在教<<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而是把结论的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为此,可设计如下的问题:
问题1 分别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一个顶点A作对角线,可把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
问题2 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3 从n边形的某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构成多少个三角形?如何求n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积极思维,主动获取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探索能力。
二.加强解题训练的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多向性与广阔性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多种,证明的关键是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类比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考虑如何把多边形的角转化为三角形的角,鼓励学生广形思路,积极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此定理,如:
证法1 设点O在多边形内
证法2 设点O在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上,易知n边形可分割成n-2个三角形,从而得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证法3 设点O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或在多边形外,则n边形可分割成n-1个三角形,从而得n边形的内角和为:
(n-1)×180°-180°=(n-2)×180°;
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最关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数学方法,它是指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思维过程与操作程序,而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基本规律的体现,它对解决数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及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内容,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首先,在知识学习中要提炼数学思想,如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要引导学生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处理从中提炼出化归思想;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归纳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通过归纳其共性,揭示其内规律。最后,在小结时,不仅要小结知识结构,还要强化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学者先要会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辩伪去妄,才能创新进取,启迪发明.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怀疑书本,怀疑老师,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能独立思考,才能创新.所以,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题的情境地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发问,敢于标新立异.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课时,在总结了解法步骤后指出:方程有唯一的解x=b/a(a≠0).有一位学生举手发问:“为什么只有一个解呢?”这时,我首先肯定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并进一步反问:“如果此方程有两个解x1,x2,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形?”学生进行讨论后,容易由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x1=x2
这样做能鼓励学生层层设问,勤于思考,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创新学习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其设计提出的问题,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例如,有一道题目:已知x,y,z,r 均为正数,x2 + y2=z2 ,

对此问题,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组层次不同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寻求解法,以达创新的目的:,求证xy=zr
对此问题,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组层次不同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寻求解法,以达创新的目的:
(1)x2 + y2=z2表明三者之间的什么关系?
(2)由(1)我们是否可以构造一个以x ,y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3)能否运用几何图形来证明这一代数问题?
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了思考,讨
论,得到解题思路:构造Rt△ABC

(如图1)使∠ACB=90°,AC=y,CB=x,
作CD⊥AB,垂足为D,则由射影定
理知

故CD=r ,
由图1显然有2S△ABC=xy=zr,故得证。
在学生获得解答的基础上,教师对其解法进一步作评论讲解,说明其准确性和优缺点,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六.善于求异,发散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新学习中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借助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学问题的解题途径,从而得到更为简捷的解法。
总之,若能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训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