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小议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魏伟霞
[导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然而,文情并茂的文言文,许多学生却望而生畏。
        魏伟霞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宝源学校 广东省 河源市517000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然而,文情并茂的文言文,许多学生却望而生畏。所以,灵活多样的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故事导入法、图片影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等进行探讨,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有一个成功的开头,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图片影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    
         
         俗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的导入设计非常重要,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导入的成功设计往往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启智慧的阀门,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开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文言文课堂导入方法谈谈浅见。
         一、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趣味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在古今文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举不胜举。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的典故来导入,既可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笔者在教学《世说新语》一文时,为了突出陈元方的聪颖机智,讲述了《王戎识李》历史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摘下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在笔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当同学们不禁为王戎的聪明发出赞叹时,笔者顺势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同样聪明的小孩——陈元方,看看他有什么聪明智慧的故事?由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故事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有效。但教师在选取时要注意所选取的故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尽量避免就故事高谈阔论,以能说明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即可。?
         二、图片影像导入法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读图时代。图片或影像直观形象,让人赏心悦目,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初中很多篇目都是写景的,加上文言文较深奥,适时利用图片或影像资料的直观形象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一段三峡专题片《话说长江》第十一回《壮丽的三峡》的视频:那犹如万马奔腾的汹涌浪涛,两岸雄伟壮丽的山景,充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播放时再配上与课文相照应的句子,无疑为理解课文、高效课堂助上一臂之力。?
         再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曹操的《观沧海》……这些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如果在导入设计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与内容相匹配的山水图片或影像,都会使学生养眼不已,在赏心悦目之中配上课文相照应的句子,势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运用图片或影像导入新课,清晰且色彩鲜艳逼真的图像,能快速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所选用的图片、影像的质和量,有个度的把握,否则喧宾夺主,成了风光欣赏课、影像展示课。?
         三、音乐导入法
         法国作曲家福莱说:“诗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乐中的诗。

”的确,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愉悦人的身心。在新课伊始,根据文章主题的特色选择与该内容相关的乐曲作为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时,为了能更好地认识愚公的形象,体会他的执著精神。我以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作为导入: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优美铿锵的旋律响起时,同学们对愚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内心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再比如学习《出师表》播放大气磅礴的《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习《水调歌头》播放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学习《蒹葭》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文言文的课堂学习,这样的方法深受学生喜欢。
         运用音乐导入新课,除了要求选用的乐曲必须有感染力、与文章内容相关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乐曲的健康有益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不能纯粹为了追求趣味性而设。?
         四、谜语导入法
         有趣的谜语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是一项高雅又古老的娱乐活动。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将猜谜引入课堂,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能提高其文化素养,陶冶其品德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笔者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引用了关于莲的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学生们听了,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莲花”,这时笔者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在教学《〈孟子〉二章》时,笔者出示谜面:“战国时期、亚圣、孟母三迁、思想家。”要求学生根据谜面,猜一个人物?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孟子”;我顺势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来一次亲密接触吧,并板书课题。
         谜语导入法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活动趣味性,也能做到“直奔主题”,节省导入时间。但如果教师引导不清,会让一节准备充分的课在一开始就陷入混乱。所以,谜语要尽量选用内容清晰、指向明确的谜面。
         五、名言导入法
         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寓理深刻,耐人寻味。在教学伊始,如果能够运用一两句古诗或格言来导入新课,一定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名句,引出原创者范仲淹及其名作《岳阳楼记》;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文天祥的绝世佳作《过零丁洋》;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引出诸葛亮的《诫子书》;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引出司马迁的《陈涉世家》;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出《论语》……名言导入法既可以感染、激励、鼓舞学生,也是情操教育的好机会。
          选用名言导入法,既能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克服选用名言的随意性,选讲的名言应与教学内容有直接的联系,使之成为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名言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名言导入法”永葆青春。
         总之,文言文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俗话说:“教无定法,导无定式。”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导入方方法,都要做到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做到恰如其分,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升腾起学习文言文的激情和求知欲。
         ?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建国,《寻找新思路,构建新课堂》[J]《语文月刊·语文教学》2011年第1期P43-44
[3]蒋雪艳,《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6期P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