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角 智趣无限”——大班幼儿自然角中的探究与收获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钟丽美
[导读] 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区域之一
        钟丽美
        余杭区南湖幼儿园  浙江省杭州市 311121
        【摘要】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区域之一,植物种植既是幼儿亲近自然的过程,也让幼儿从自主探索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本文结合大班幼儿在自然角中动手种植、持续观察、亲身管理、绘画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行为,从中收获到了一些启示:不仅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更是获得了对自然和科学的初步知识经验,表达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关键字】   大班幼儿    自然角     智趣无限
        《指南》中科学领域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班级中的自然角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区域,它能够方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长期的观察活动,也是孩子们经常关注并喜爱的区域,他们会在晨间来园、饭后或离园前去看看自己的植物,每当有惊喜的发现便兴奋不已,以下便是孩子们在自然角里的一些日常表现及收获的感悟。
        一、我创设我做主——我们种什么
        (一)集体讨论式商榷种什么
        以往自然角创设总是教师事先规划好场地布置和种植材料,孩子们总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观察记录,往往兴趣不高。这学期初,在创设自然角前夕,我们与孩子一起开展讨论,以调查表的形式呈现孩子的想法。自然角里你想种什么?用什么来种?宣宣说:“我想种肉肉,我要用洗衣液的瓶子来当花瓶。”悠悠说:“我想种番茄种子,长大了就可以吃番茄了。”孩子们将自己想种的植物用图画记录在调查表中,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第二天便陆续的有孩子带来了植物或种子,彼此进行分享。佳辉说:“看,这是我带来的芋艿种子,种下去后会长出很长的茎”。沈雨汐说:“我带来赤豆种子,它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子”。孩子们围着这些种子、植物兴奋不已,迫切的对我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种啊”。
        (二)师幼互动式创设种植环境
        此刻有了植物,有了种子,我又抛出了问题:这些种子、植物种在哪里呢?有的孩子说:“我们种在瓶子里吧”,有的则说:“我们把这些种子放在走廊上吧,这样可以天天看它们”,有的却说:“不行,走廊上已经有几张活动的小桌子了,再放上植物的话,小朋友会不小心弄坏它们的”,又有的说:“老师,我们把植物放在阳台上吧,这样它可以晒晒太阳,长得快。”“这个办法好,我爸爸说植物长大是需要水、空气和阳光的”王涵森积极响应。于是,孩子们与我一起动手打造自然角环境,我们搬来了高低不同的植物架,分成好几块区域:有肉肉区、有花卉区、有种子区,还有绿植区,用树枝与树叶进行装饰悬挂在墙上,还用了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了花盆。随着阳台自然角的逐渐丰富,俨然满足不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为此我们又在教室的走廊上创设一片“豆豆芽芽”的观察区。每一个孩子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都积极的参与尝试,乐在其中。
        二、我种植我管理——植物怎么种
        (一)亲身体验式种植
        1.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班级的自然角区域就这样在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下打造完毕,此刻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植物、种子种下去,于是我便生成了一节教学活动《种子的秘密》,通过PPT课件了解、视频观看种植过程,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种植的方法,活动后,孩子知道了植物、种子的种植需要泥土,种子撒得太多,也不能埋的很深,适当的浇点水,整个活动孩子们听得特别的认真,还时不时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肉肉就是不喜欢喝太多的水!”“种子发芽长大是需要阳光照射的,这样它才会快快长大!”
        2.实践操作固化技能
        孩子们对种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开始了种植活动,邀请了幼儿园里精通种植的保安叔叔现场示范,孩子们认真聆听学习,之后便尝试着自己种植物,拿着自己的花盆、种子,有的撬土、有的装土、有的放种子、,有的给种子浇浇水,安泽说:“我在花盆里只放了三颗花生种子,不能太多”,宣逸璇说:“我在花盆的泥土里加了一些营养土,妈妈说植物是需要营养的”,范小宝说:“我种的时候种子埋的不是很深,要是太下面的话,它是不会发芽的”,邱懿说:“我只浇了一点点的水,水太多的话会把种子淹死的”。孩子们顾不得身上的泥巴,沉浸在种植的乐趣中。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
        自然角的创设离不开孩子的参与和帮助,让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自然角管理任务必不可少。每天在小组中轮流推选出两名幼儿担任植物管理员,在晨间来园、餐后、离园前这三个时间点,照顾植物,孩子们除了给植物浇水,还会将植物搬到栏杆上给它们晒太阳。有一天邱懿在浇水时,有一个花盆里长出了一颗绿色的小芽芽,大声的喊叫了起来:“大家快来看啊,花盆里有植物长出了小芽!”这一喊立马吸引了很多孩子围观,“真的长出来了,太好了!”“呀,我的大蒜种子怎么还没发芽呢?”鹿可馨一脸的着急。“可能要慢一点吧,别着急再等等看,”安泽安慰说。就这样,一颗小苗的出现激起了孩子们更强烈的保护欲,他们每天分工轮流照顾自然角的植物,期待着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我观察我收获——种植智趣多
        (一)快乐探究学知识
        在自然角的观察活动中,幼儿对植物的兴趣而产生的观察和探索行为是幼儿获得价值体验的重要途径。一次,范晨曦有了自己的新发现,说:“看我这个豆苗现在比筷子还高,都没地方爬了!”悠悠说:“是呀,我的黄瓜苗也长长了,感觉它的腰都弯了!”于是我问她们:“那怎么办呢?”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有的找来了绳子,说:“让苗苗缠着绳子往上长”,有的找来了细竹子,说:“插在边上,让苗苗绕着竹子长”,还有的说:“给它搭个小架子,家里的丝瓜就是长在架子上的”。有的找来了管子,说:“苗苗可以依靠着管子长高”。孩子对自己的植物有着浓厚的情感,加上心里有一颗美的种子,乐于为植物的生长出谋划策,最终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二)自主观察获体验
        简单的记录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观察经验、有效建立分享与发现。为此,在自然角的活动中,观察记录是少不了的,孩子们自己设计记录表,用图画、数字、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午饭后,孩子们又去了自然角观察,多多说:“我的花生苗又长高了,今天是4月25日,我得把它记录下来。”边说变画,边上的孩子们都围在多多身边,可馨说:“多多,我的大蒜苗也长高了,我刚记录好,不过好像还没你的高”,方越说:“我的豆苗本来有点高了,可能好长时间没晒太阳,所以看上去就长了一点,我也记下了,把它搬到了栏杆上晒一晒太阳。”孩子们主动走进植物角,通过自己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和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幼儿观察的敏锐性,语言的表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收获成果促提升
        自然角虽然是一个小角落,却为孩子认识植物世界打开了一扇门。经历了自然角的观察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感悟颇多,不仅转变了教育观念,更是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以往,我们总是根据主题由教师来安排设置自然角的创设,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未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但通过这次,我们真正的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出发,有从幼儿的问题引发,真正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每一次的观察和发现,最为快乐的便是孩子们,他们在教学活动、生成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下,快乐学习、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积极的参与到关于植物的话题中去,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做中知”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冯文君. 《浅谈大班幼儿参与自然角管理的现状及思考》.《新课程研究》.2015.(09)
        [2] 杨枫.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新课程研究》,2011(06)
        [3] 曹芳. 《基于观察的幼儿园自然角创设及指导初探》 .《教师》 ,2012(27)
        [4] 曾梅芬. 《提高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有效性》.《黑河学刊》,201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