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物理实验教学三步曲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期   作者:潘兰娇
[导读] 物理实验对学生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潘兰娇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樟市中学 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物理实验对学生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关注实验课程设计工作,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开展实验活动,完成实验活动后的反思工作,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由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借助实验课程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物理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有着良好的作用,教师应该挖掘实验课程的价值,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提高护理实验教学的合理性。
一、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方案
        实验课程的开展必须进行充足的准备,这是实验课程可以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在物理实验课程设计期间,教师必须分析实验活动的原理,还应该掌握实验活动的技能,确定理论知识与实践任务两者间的关系,熟悉实验活动使用到的试剂材料、仪器设备,还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1]。
        在实验活动进行期间,应该分析实验原理,根据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流程,明确实验所需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方式,联系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实验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调整任务的难度,对难度较高的实验活动增加实验的提示信息,使学生在实验参与过程中,根据掌握的信息完成实验任务,促使学生产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物理实验活动会使用到仪器设备,学生应该掌握仪器设备,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要求应用设备完成实验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前,简单向学生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注意要点,防止学生因为对仪器掌握程度不足,在实验过程中破坏仪器,干扰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实验活动前必须掌握实验活动的内容,了解实验活动的整体情况,对实验使用的设备进行分析,掌握设备的参数性能,研究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研究实验活动的疑难点。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针对性指导,给出提示信息让学生自行参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相应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二、开展物理实验过程教学
        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期间,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物理实验活动以训练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进行对活动进行调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充足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明确教学的主体内容并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借助实验活动强化学生的能力,由被动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参与[3]。
        在实验课程进行期间,检查学生对实验活动内容的预习情况,预习实验活动内容,明确预习的重点,不能只是为了完成预习任务阅览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可以通过长时间预习,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防止在实践活动中因为对活动信息掌握不足,从而影响到实验活动的进行效果,致使学生难以在实验活动中有所收获。


        课程进行期间需要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实验活动,在实验课程中通过启发式、参与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出实验内容,设置实验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在明确实验目标的前提下,阅读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的流程并在掌握实验原理下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教师必须四处巡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实验活动的关键要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活动,通过感受、探索找出实验活动的关键所在,结合教师提出的活动任务,探学任务的解决方式,选择最佳的方案并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深入的研究实验内容,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增加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深度。
三、反思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应该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教学目标开展物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以及灵敏的触感,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应该在课程进行中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活动,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4]。
        在物理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与教师均需要进行反思课程进行中自己的表现,教师应该考虑实验教学进行的情况,总结实验课程存在的不足,而学生应该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情况,积累实践活动经验,通过反思进一步提高实验活动的教育价值。
        教师应该布置实验报告任务,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成实验活动任务,还需要记录实验活动的各项操作信息,在实验活动结束后提交一份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活动的详细内容。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需要积极思考,同时不能只关注动手实践任务的执行情况,还需要对实验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实验活动的各部内容。其次,应该使用具备逻辑性较强的语句,对实验活动进行检验概述,陈述实验内容,并对实验过程中的物理现象作出合理、客观的解释,分析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手动完成活动任务并编辑实验报告,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组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物理学科培养任务,使学生能在实验活动中通过知识迁移,让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比如,将《物态变化》以实验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验(把棉布条蘸上酒精,然后利用酒精灯燃烧棉条),在活动进行前询问学生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的所有步骤,学生把棉布条蘸上酒精,然后利用酒精灯燃烧棉条,这时看到火焰,但是学生发现棉条并没有损坏,这时教师询问学生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让学生结合掌握的信息,学习温度知识,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温度内容的理解深度。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接着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注,评价学生编写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实验活动的结果,但是没有关注实验报告的编辑情况,学生在此种情况下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对学生编辑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从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总结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验活动中的得与失,对学生日后学习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结语:
        总结实验教学可以快速发现实验活动期间出现的问题,快速进行修改,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应该落实实验任务,要求学生编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报告进行全面评价,在此过程中回顾教学工作,对实验报告进行合理的评估,总结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询问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并与同组教师进行沟通,商讨解决实验教学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洪忠.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女报:时尚版,2020,000(001):P.1-1.
[2]黄怀东.浅谈新课程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2020,000(009):P.67-67.
[3]瞿鹏生.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6):164.
[4]刘鹏.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00(002):P.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