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琦
重庆市酉阳县实验中学校 4098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核心素养已经成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础。融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融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使学生充分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并熟练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就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式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然而,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些许问题,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善措施还不够完善,致使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价值以及教育意义。
1结合情境教学,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
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而且要做到基于数学情境教育模式下,逐渐向学生渗透一些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帮助他们设立数学建模等。情境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实际环境和数学教育情境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或者是经过教师加工、简化过的数学实际问题,让数学学科知识回归到真实生活中去。在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直接向学生提出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探索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等。当学生解决了此类问题之后,教师再对学生展开系统的数学知识传授、讲解、归纳,这样教师便成为了一名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完全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中,需要让学生脱离数学课本,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去,用发展的、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条理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从中总结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规律。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还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日常吃穿住行都要用到数学思维,学好数学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生活。同时,日常实际中的许多案例也能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理论学习中。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多加留心,适时地增加一些实际的案例到课堂教学中,这种熟悉的日常案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展开教学,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收集整理归纳数据,首先,教师可在课前询问学生平时都喜欢收看哪些电视节目,知不知道平时经常听到的收视率是怎么得到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展开后面的教学。
然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为了更直观地看出数据信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主动进行实践,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教学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3融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毋庸置疑的是,只有能够不断增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适合于班级学生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几何画板有着许多强大的功能,如计算功能和作图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学生非常喜欢且感兴趣的功能,利用几何画板能够任意拖动图形,使得学生能够在图形的欣赏中,对动态化、美观化和形象化的图形进行了解,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对此,作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切线长定理》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探究。如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对相应的图形进行描画,并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所展示出来的图形。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拖动功能,对图形中的线进行拖动,将其拖到圆外,成为割线,接着改变其中点的位置和圆的大小,这个时候,就能够发现虽然各线段的大小改变了,但是其所得出的结论没有变化。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对点的位置进行改变,得到相应的切线,同时,还要在切线的变化中,对最终相应线段的值进行计算。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可以让学生对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直观的观看,能够统一地分析相交弦定理和相应的推论,可以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中的几何规律进行不断的探索,可以对定理的本质进行理解。从而能够在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中,教学目标的完成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中,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五、积极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意识等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发展。对此,教师应该以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为结合点,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为依据,对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时,强化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譬如,教师在教学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就可以对“测量学校内国旗旗杆高度”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开展。我国虽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为依据,统一要求了国旗的制作尺寸,但是却并没有具体规定旗杆的高度。此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对学校的旗杆高度进行测量?当提出此问题后,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高度测量所需要运用到的知识,所需要测量的数据。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测量之后获得相应的答案。之后,教师再以学生所获得的答案为依据,在整体总结之后,对学生测量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展开验证。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以致用,又能够在对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进行锻炼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更是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从而能够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下,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核心素养,进而达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语
总之,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坏习惯则会令学生终身受累。教师应注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进行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燕.理想效果从习惯开始———试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习惯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170.
[2]雒鹏程,王英.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农家参谋,2018(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