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生
惠民县胡集镇第一小学,山东 滨州 251706
摘要: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情境和问题融合在一起,利用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分析、探索,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立有效问题情境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推行,自主培养全面性人才是我国的未来发展战略目标。要充分地去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尝试去创新完善的新教育体制。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就是其中重要手段,它是对教学体制的一种大胆创新,较为符合小学数学教学所提倡的核心思想。学习知识和思考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的同时只有通过深度的思考才能够掌握知识。有效问题情境的建立彰显了对开拓思维模式的注重,通过解题过程的细化让学生学会看待和考虑问题。
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1数学情境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纷纷加强了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可能是由于受到过去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并不侧重于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即便是在政策的号召下,少数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传授知识点。而大多数数学教师虽然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学习氛围,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未免有些脱离生活实际,有点天马行空的味道。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会影响学生对于生活的正确认知,同时也会造成学生无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2.2数学情境教学应用缺乏合理性
一些教师为了践行政策提倡的情境教学方法,竟然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过程当中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进行授课,情境教学方式的滥用极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厌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践行相关的教学政策而不顾后果的滥用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师缺乏对情境教学正确的认知下,数学情境的教学方法会时刻影响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缺乏科学管控的数学情境教学方法,会影响情景式教学在数学学习当中的运用。
2.3数学情境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本就是一件枯燥的过程,绝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壮大学校声誉,都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教师太注重追求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就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总喜欢带入情境教学方法,这样很容导致情境教学被滥用,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数学情境教学并不能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水平地提高。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错误认知,导致情境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3.1将问题情境创设在实践操作中
实践操作不只需要动手,还需要动眼、动脑。手、眼、脑互相协调才能有效地进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都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也是由于这个特征他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实践操作这一活动所吸引,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并且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能够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负责提问,不应该干扰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自行思考并且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内容时,在学生对钟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这一部分的抽象知识点有了充分地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利用有关的工具来制作钟表,通过实践操作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点。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个时机,对学生作出指导,让他们针对自己的疑惑进行具体操作,通过观察操作的结果分析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在实践操作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发现解决问题的苗头,并且自行思考自行解决。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利用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2将问题情境融入故事、游戏中
每个儿童都会对故事以及游戏产生不同程度的喜爱情绪,并且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着一种油然而生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运用故事教学法。有一些故事的内容会涉及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所要讲的知识点。学生听到故事自然很高兴,兴味十足,教师就可以通过故事设置问题,学生自然也会对根据故事所设置的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在选取故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现阶段对知识层面的认知,选取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内容。由于故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吸引力,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以及追捧。除了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外,游戏同样具有这种魅力。同时,游戏还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符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来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室设置为一个商场,将一些笔和本子等展示出来,并且每一个商品上面都标出相应的价格,让学生使用教学用的人民币来进行购买。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强化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且还从游戏中发现了问题:买东西也可以利用上前面所学到的“加减乘除”。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课堂教学,还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3.3将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经过国内外数学家、科学家的不断探究,编撰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材内容,实现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为确保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推进,教师需要深度研读教材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来。教师要选择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知识内容与问题情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难度有效降低,个人的课程学习参与性由此得到保障。教师将案例、生活实际引入到课堂教学阶段,学生能够体会到社会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都是与数学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阶段也能获得相应的主动权。
教师讲解百分比计算相关数学题目期间,可以将物品的成分含量以及成分总量进行列举,将百分比的基础载体把控到位。在进行成分研究分析期间,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之内,经过课下的合作,找出所含成分并计算其整体比率。学生在调查研究阶段,能够体会到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认识到课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必然联系,还能主动去统计分析来自食物、用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在课堂上总结自己的学习实践感悟,实现对数学基础概念的透彻分析与应用。
4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将有效问题情境应用到数学课程教学阶段,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把控,将教学活动、情境设置、问题应用、合作探究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将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白梨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35):175.
[2]刘青.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