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芬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第一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06
摘要: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倡导教师使用“等级制”批改作业,结合适当的评语、符号等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作业批改中有更多的收获。等级评价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创新,让看似平淡无奇的作业批改,使其富含底蕴。让作业批改与课堂教学一起,共同抒写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作业评价;调查;等级制
长期以来,作业评价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通常都是对的打“√”,错的打“×”,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而学生对教师用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重视看成绩,对于错题往往不加以反思。
一、对“等级制”批改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这次调查的总人数是193人,从数据中也反映出许多问题,现将分析如下:
1.学生对等级制评价的态度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我们现在教师批改作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等级制,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批改方式,只有个别学生不喜欢,有23.8%的学生认为一般,从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批改方式是麻木的,因此这样的等级制评价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跟以前的分数制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学生显然缺乏积极性。
2.等级制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从调查中看出:老师批改作业后,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错题,并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但对订正作业却没有这样的效果,竟然有32.1%的学生不能根据老师的等级制评价订正作业,只有44.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有时能,看来这样的批改方式对学生的订正还有一定的缺陷。有44.1%的学生认为不能从老师的等级制评价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只有20.7%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时能,从中可以看出,这样的等级制评价批改作业,学生很难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是非常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加以总结,并让他们明白自己努力和改进的地方,以不断督促学生进步和发展。
3.学生对教师作业评价的建议分析
调查后得出,学生是希望老师对现在的批改方式有所完善的,尤其是加上评语,竟然受到75.1%的学生的喜欢,可以想到,学生其实是很希望能从老师批改作业的等级制评价中有所收获,毕竟作业是日常进行的,而测试仅仅是阶段性的,想当然日常评价比阶段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更富有意义,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帮助。
另外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学生对批改作业的方式是有想法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希望老师能够在作业上写评语,在错误的地方写留言或提示等,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错了,应该怎么改?(2)如果这个题目是有多种方法的,希望老师能够写上别的方法,让他们更聪明。(3)关于错的题目,希望老师不要打“×”,而是换成其他符号,如“ ”或“○”。(4)希望老师的奖励多一些,而且等级也可以分得再细致一些。从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聪明,能够得到更多的表扬……因此对于等级制评价作业,我们教师应该要加以完善,科学的利用,不仅只看答案,草草的给学生打个等级,还要从作业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做作业的乐趣,进而喜爱数学。
二、对“等级制”批改作业的启示和建议
1.适当加以评语。
现在作业批语多是“√、×”或“○、□”等刚性的符号,缺乏软性的评价,不妨给作业批改加点“佐料”。在作业批改时辅以评语,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业,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1)把握时机,点拨思路。
评语的批阅方式,不仅注意了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动态信息,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发展智力,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如:
“先找准数量关系式。”
“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
“第二步该干什么?”
“你的简便方法依据是什么呢?”
(2)由浅入深,启发引导。
学生做一题多解时,往往只注意分析题意的外显成份,列出一二种解答方法就满足了,而忽视了题目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辨析比较。教师应运用评语诱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多样的方法和途径中,通过比较和判断,学会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
“你很厉害,这么难的题目也能做。
老师建议你,能把标准换一换列式计算吗?”
“哇!你真行!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吗?”
“你真了不起!想得比老师还多,还有更简捷的方法吗?”
“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更好的解法吗?”
(3)因人制宜,分类激励。
小学生天生爱表扬,老师几句鼓励表扬的评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因此适时地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明白缺失的缘由,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①对作业做得正确,书写又漂亮的学生,不能只打个“优”了事,还应该使这部分学生保持下去,用一些亲切而温暖的评语,让他们充满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如:
“你真棒!”
“你真行!”
“你真厉害!”
“你真能干!”
“你真了不起!”
“真仔细,欣赏你!”
“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继续保持!”
②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谨慎,要善于发现“错误中的美丽”。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再提出殷切的希望,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如:
“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
“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
“你推理如此严密,怎么忽视运算呢?”
“和细心交朋友!”
“再细心一些,准行!”
“真马虎,以后能改正吗?”
“你轻敌了,再试一试一定成功。”
“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
“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假如再提高正确率那就最好不过了!”
③对一些作业完成有进步的,如:
“你进步的好快啊!”
“你进步了,再接再厉!”
“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
“全对了,真棒!”
“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
“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2.适当采用符号。
从现状分析,小学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采用评语。可以设计一些符号,采用符号的方法进行评价,既简便又有效。这些符号,通过讲解和一段时间的试用,使学生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如在等级评价的右下角,用“△”、“☆”来反映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表示:思维有新意,但没有完全做对,或表示方法是正确的,但不简便。“☆”表示:思维方法独特、有创意。
3.适当分阶段性总结
教师要做有心人,需要对作业情况做一些记录和反馈,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好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评价标准,形成系列评价。如:通过☆的累积,只要到一定个数可以换一个更高的评价标志,如苹果、红旗等;一个单元或是一个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一次阶段统计,期末是做一次汇总统计;只要超过一定数量的☆,就能达到新的评价等级;根据作业本连续几次得☆,就可以得到更高的评价,等等。
4.其他有趣的方式
笔者还收集了一些其他有趣的做法,如:通过夹留言条,这种方式与学生交流;给好的作业本上盖上小红旗或小红花;奖励趣味题的答案;奖励更难的题目;奖励带有科学家名字的名片,限量100张……
等级制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操作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等级评价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完善。看似平淡无奇的作业批改,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学问。教师在日常批改中,要讲求批改的艺术,讲求批改的实效,让学生在教师的作业批改中有更多的收获,让作业批改与课堂教学一起,共同抒写课改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