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应宏
广东省茂名信宜市高坡中学小学部525351
【摘要】随着城镇化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他们“野草一样生长”。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老师,会比城里的老师多一份操心,那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从用爱唤醒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信宜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留下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备受各界关注。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要努力从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以父母般的爱,做到事事处处关爱他们,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用爱唤醒留守儿童的自尊
孩子的成长总会出现种种问题,但留守儿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却得不到家长的正确引导,往往会失去自尊,进而引发一系列悲剧事件。由于父母陪伴较少,无法获得父母的爱与肯定,孩子通常心理较脆弱,抗挫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也就是说如果和不良少年在一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比方说沉迷游戏,一起偷鸡摸狗或打架斗殴,做一些对社会具有破坏性的行为。
2016年秋,班里有一个留守儿童小钟,他在班里不是打人就是嘲弄女同学,在课堂上捣乱,还喜欢做小偷小摸的事情。家访时,他爷爷也无奈地说:“这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我也拿他没有办法。他好吃懒做,尽在外面惹事。”通过家访,我认识到要教育好小钟,就要用爱去感化他。一天,小钟又因在村里闹事被爷爷毒打了一顿。遭到毒打的小钟竟然“失踪”了。我得知后,立刻四处寻找小钟。那天,冷空气正值南下,北风呼呼地刮着。我想:这么冷的天,孩子在外面游荡多么可怜啊!于是,赶忙到处寻找小钟。终于在邻村的一间柴房里找到了小钟。我从心底发出的爱打动了小钟的心灵,说服小钟跟我回学校。回到学校,我帮他洗脸,亲自煮饭给他吃,然后送他回家。这时小钟的父亲心急如焚地从外地回到家里,看到我带着他儿子回家,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接着,我又诚心指出家长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不行的。并要求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培育孩子成才。之后,我还经常发掘小钟的闪光点,及时在班级上表扬他。就这样,小钟在纪律方面进步了,但是成绩还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把成绩学好呢?几经思考,我胸有成竹了。经过半个学期的教育,小钟的成绩由班中的第30名进步到班中的第10名。
二、用爱唤醒留守儿童的自爱
作为教师,爱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教育艺术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能唤醒学生的自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外出务工父母的心病,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的课题。他们大部分父母双全,却生命遭到“抛弃”野草一样生长,他们渴望能天天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渴望能在父母的眼皮下成长。可是,现实却赋予他们一个新的名词——“留守儿童”!
2015年春学期,我发现我班上原来成绩优秀的小和同学,仿佛出现“留守综合症”:上课开始没精打采,精神恍惚;作业马虎完成甚至不交;时常违反学校纪律……种种厌学情绪的增加,致使其成绩急剧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原先乐观开朗的他,性格开始趋向孤僻,遇到小事容易走向极端。后来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和的父母原来是在家里种植果树的,但由于承包期满,为了生计不得不要到外地打工了,年幼的小和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
“决不能让小和沉沦下去,我要用爱唤醒小和的自爱!”我心里想,我决定让小和有新的觉醒。
起初,我时常与他闲聊谈心,还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功课,与他分析父母为什么要外出打工的原因。同时,我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拨通他父母的电话,让小和能经常感受到父母的爱。慢慢地,小和理解了父母,学习更加卖力了,重燃他心底的自爱。
“爱之旋律”是教育的最强音,是教师与留守儿童的润滑剂。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就能使留守儿童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就能唤醒留守儿童的自爱之火!
三、用爱唤醒留守儿童的自立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立精神,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其实留守儿童的智力等先天因素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但留守儿童缺乏引导、缺乏外界的唤醒。我们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用爱唤醒留守儿童的自立。
2017年秋季,我带的班有一个姓周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他和两个姐姐在家里读书。由于没有管教,小周平时从来不交作业,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我接任班主任后,经常与他谈心,给他讲了要自立,自觉读书的道理。经过我耐心的教育,让他觉得老师还是爱他关心他的。因此,他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天上午刚上第一节课,他面色苍白、双手捂着肚子,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肚子痛得厉害。看见他这样的情形,我立刻走过去搀扶着他。询问情况后,我马上通知了他的父亲,然后和同事一起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经检查,他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在他父亲还未从外地回到医院前,我一直留在他的身边,照顾他。此时,小周的眼眶湿润了,激动地说:“老师,我愧对你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两个星期后,小周回到了我们的班集体中,从此他变了,把陋习都改了,变得很爱学习了。
四、用爱唤醒留守儿童自强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家庭贫困,而被迫“抛弃”孩子,而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我们更应该引导留守儿童要自强。却现实并非如此,由于缺乏父母的教养,在家看管孩子的老人会对孙子比较溺爱,孩子缺乏自强。
2018年春,我带的班里有一位黑脸垢皮、衣着褴褛的留守儿童小杨。他的父母为了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小杨从读幼儿园就开始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亲人的陪伴和关爱,让他变得孤独寂寞,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因为没有亲人的管教,小杨跟社会青年学会了吸烟,学会了上网玩游戏,常常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到天亮,眼睛熬得通红。因为小杨没有多余的零用钱,他为了有钱吸烟和上网,还染上了偷东西的不良行为。
为了引导小杨自强,发愤图强,通过努力读书改变命运,我多次与小杨谈心,与他谈了很多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让他明白了穷人的孩子要自强的道理。苦口婆心的教育终于让小杨有了悔改的决心。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下来,小杨的精神不再颓靡,信心上来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本来只字不写的他终于也能交作业了,成绩更是扶摇直上。就这样,我在小杨身上播下的“爱的种子”,让他学会了自强。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关注他们学习的进步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心理的健康,使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认为:方法有很多,但无论怎样教育,爱是很重要的,面对留守儿童,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点亮他们的生命之火。
参考文献:
1、《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陈云龙、卞艺杰、赵慧娟,《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2、《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症》,任松筠,《扬子晚报》,2005年8月25日。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周宗奎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