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贞琴
(海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海安 2266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作用与效果。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精神分裂症且并发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肥胖情况,比较两组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高血压产生概率为17.5%、血脂代谢紊乱产生概率为15%、高血糖产生概率5%为以及肥胖产生概率为1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坚持运动、合理饮食、忌烟忌酒、按时服药遵从率为90%、80%、65%以及92.5%,相较于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而言,医护人员同时采用心理护理以及行为干预予以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康复效果
代谢综合征属于一种多种代谢紊乱较为复杂的一种病症,同时也是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高血压等汇集发病的临床综合症状。近几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概率相较于健康群体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生活不规律,活动量大幅降低、饮食不规律以及长时间服用奥氮平以及氯氮平等药物,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患有该病症的概率更高,且患者自身免疫力也会有所降低,不仅加重了患者本身的心理以及身体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的依从性也因此而降低, 使得患者恢复速度缓慢,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临床普遍采用常规治疗帮助其降低血脂以及血糖,但就效果而言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搭配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行为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养成更为理想的生活行为习惯,确保治疗效果能够达到预期。为此,本文探讨心理护理与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随机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前来我院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受试者,总计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19岁至61岁之间,平均值为(38.86±3.45)岁,患者病程在4个月至36个月之间,平均值为(20.18±3.6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64岁之间,平均值为(38.76±3.21)岁,患者病程在5个月至40个月之间,平均值为(21.24±3.7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年龄不小于18岁,小学以上受教育水平,所有患者诊断均满足 ICD-10精神分裂诊断标准以及我国2007年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内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患者腹型肥胖,腰围方面,男性患者不小于90cm,女性患者不小于85cm。②患者血甘油三酯不小于1.7mmol/L。③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高于1.04mmol/L。④患者血压不低于130/85mmHg。⑤患者空腹血糖不低于6.1mmol/L,或是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不低于7.8mmol/L,或是患者存在糖尿病史,患者存在以上三项或是三项以上患者。满足上述标准,即归入本次研究之中。
而本次实验排除标准如下:第一,患者精神症状有明显波动的情况或是患者本身认知存在障碍。第二,患者并发有严重的躯体病症。第三,患者对本次实验方案中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存在异议,或是不愿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以及护理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等治疗精神病症的药物予以针对性治疗,针对同时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病症的患者予以降压、降脂以及降糖等治疗手段。同时对患者进行的精神科常规护理方式,仅向患者普及病症有关知识以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不予以心理、行为干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干预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心理方面的干预。护理人员应定期主动与患者开展交流以及沟通,与病人建立友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使病人对自己有信心。鼓励患者通过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积极关心病人,从内心尊重和接纳病人。通过安慰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续的治疗活动。同时,每周需要为患者安排1次至2次的综合心理治疗以及科普教育活动,重点向患者接受何为代谢综合征及其对患者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并引导患者了解个人健康生活规律对代谢综合征恢复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得患者有意识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以及恢复活动。在普及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板报、集体讲座以及宣传栏等不同方式开展宣教,以令患者更为容易接受,宣教活动必须交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不仅向患者进行宣教,同时也需要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由于精神分裂患者多处于衰退期,所以即便开展健康教育,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故而,需要将健康教育的中心放在家属身上,争取获得家属对护理工作以及后续治疗工作的支持以及帮助,主动为患者提供关怀与心理支持,同时在日常行为中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如在探视时,不为患者提供含糖量较高,或是高脂高盐的食品。
第二,行为方面的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当前身体条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嘱咐患者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并结合患者实际病况为患者设计更为科学的饮食方案。精神分裂症合并黛西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便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所以,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内容,包括鼓励患者更改现有饮食结构,严禁食用含糖量高,或是高脂高热的食品,建议多食用蔬菜以及高纤维谷物食物。精神分裂患者因为病情的干预,所以自控性不佳,难以自主控制饮食,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争抢食物的问题。故而,患者进餐时,应安排在指定区域独自进餐,且仅给予患者固定的食物,对其开展严格的管理,以免争抢食物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患者体重变化进行监督以及管理,严禁吸烟酗酒。运动干预也是行为干预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分裂患者久坐不运动,活动量较少是导致其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关键性因素,精神科往往选用封闭管理的模式加以管理,所以可供患者活动的空间相对较少,对患者经常性活动较为不利。护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共同进行慢跑、快走、上下楼梯以及打球等不同类型运动,每次约持续15min至30min,每周总计5次,运动强度建议达到最大心率60%至90%之间。此外,护理人员也可允许患者结合个人喜爱以及身体现状选用符合个人兴趣偏好且可以长时间坚持有氧运动,例如定时散步、打球或是太极拳等。同时,积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公共活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前后的精神状况,同时对比干预前后来那个组患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以及肥胖产生概率,还需要对比患者医嘱遵从行为情况。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以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康复所产生的作用。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全部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²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代谢综合征各指标异常情况。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未接受干预之前,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以及肥胖产生概率相近,两组之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异常状况均有显著改善,但就改善幅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更为理想,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以及肥胖产生概率分别为16.7%、15%、5%、13.3%,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35%、37.5%、15%、25%,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状属于一种对患者社会功能严重损害的慢性病,近几年来,伴随新型抗精神药物运用愈渐广泛,药物治疗效果也更为显著,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例如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症状也有所体现,这不仅使得患者治疗依从度有所下降,加强了临床药物与选用的局限性,且明显提高了患者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概率。据有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之中患有代谢综合征患者总量可达到40%至60%左右,且因心血管病症死亡的概率也较健康群体高出2倍至3倍。我国近期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病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检出概率处于35.8%至40.8%之间,明显较健康群体代谢综合征患病概率更高。
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高概率患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并不完全了解,认为可能和精神病本身之间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到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直接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法包含患者久坐不动,缺少体育锻炼、饮食不健康、作息时间不合理以及吸烟酗酒等。据有关学者研究表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6分钟步行实验中的距离明显较未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短,业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此外,部分学者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也与患者患代谢综合征有关,以奥氮平和氯氮平引发概率最高,快流平以及利培酮相对较小,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药物风险最低。但是抗精神药物的服用是不可避免的,加强护理干预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医护人员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尽管确实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诱发代谢综合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心血管病征风险。因此,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改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为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和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病症,了解病症有关知识,更为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以优化患者精神状况。行为干预的重点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以及运动,限制患者热量摄入,借此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降低由于服用药物诱发的代谢综合征而停药所产生的风险,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以及肥胖产生概率分别为17.5%、15%、5%、12.5%,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依从度角度而言,实验组患者坚持运动、合理饮食、忌烟忌酒、按时服药遵从率分别为90%、80%、65%以及92.5%,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以及行为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促进代谢综合征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谢惠云. 健康教育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021(014):90-92.
[2]张静, 王俐, 火静兰,等. 系统健康教育对男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2).
[3]周波, 高晓峰, 金庞,等. 精神康复联合饮食控制对长期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影响分析[J]. 中国医刊, 2020, 055(001):95-98.
[4]宋力, 磨丽莉, 周芳珍,等. 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击鼓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21).
[5]赵永萍, 仇玉莹, 李美娟,等. 盐酸小檗碱与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调节脂代谢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 46(01):96-99.
[6]陈启迎. 解郁宁神汤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精神状态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 v.29;No.382(17):102-105.
[7]黄雪萍, 孙贤勇, HUANG,等. 住院康复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 04(v.2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