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   作者:郝亚茹 吕桂芬
[导读] 教师要依据自身经验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以及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郝亚茹  吕桂芬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生物教师需要学习并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生物教师要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并且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依据自身经验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以及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方式 改革创新 核心素养 终身学习
1前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重新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更新了教育理念,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行,重点突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经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大概念的基础上,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生主体不分,教学模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以讲授法为主,一昧的进行满堂灌的讲解,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未来的发展也缺乏创新精神。新时代教学要充分保持学生的核心地位,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1]。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很多老师都是以讲授的方式将细胞的结构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便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
        我国现存的应试教育,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也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创新的探索。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课标的修订以及教材的改编对于现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一线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快速更新自身知识,脱离课标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
2.3生物学实验教学缺乏创新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各不相同,有些学校缺乏实验仪器,而不开展实验教学,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掌握实验内容;仅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学校才有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往往只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过程照本宣科,缺乏创新,降低了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3对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的探索
3.1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应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对话的构想。教学是一种科学,科学的本质是发现和创新,教学贵在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研究教学参考书,查阅网络资源等,开拓新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总结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改善,以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开展探究性学习,重视核心素养的达成
        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的价值追求,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内容。

生物学教学不仅是老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2]。教师只有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充满趣味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SARS病毒与新冠病毒有什么不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的首选是凉开水还是淡盐水?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达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性能力[3]。
3.3高度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高中生物学课本中,有许多探究实验、验证实验等,要加强对生物学实验的重视。首先,生物学实验中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那么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可以进行创新。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节中,需要苹果或梨的匀浆,那么为了节约资源可以几个同学共用一个苹果,或者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实验材料,位于新疆的同学可以选择葡萄等当地的特产水果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材料,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其次,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这样才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客观评价。并且,教师也要对实验设计进行优化,鼓励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4]。
        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建议将发达地区学校更新下来的实验设备提供给学生,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将其优缺点告知学生,使用视频等方式辅助教学,例如将网站上的优质课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其了解最前沿的生物技术。
3.4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图书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生物学的知识。例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定日常饮食计划,使其可以了解营养搭配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包括饮食健康、医疗等,是一门陪伴终身的学科,需要不断探索。所以学好生物学知识,也就意味着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其核酸检测以及疫苗的研发就与生物学息息相关,作为生物学教师要跟踪前沿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
3.5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分课堂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从而打造“金课”,全方面的培养学生。这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能力等。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5]。
4小结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讲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注重知识的获得到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每一节生物课堂教学打造为一门“金课”。教师对传统教学反思以后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朝霞.优化教学设计,创新生物课堂教学[J].高考,2020(23):114.
[2]刘航.新课改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9(09):245.
[3]王宇腾,王琳.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8(32)
[4]曾晨.对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J].新课程,2020(42):183.
[5]王雪.丰富教学形式,打造新型课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J].智力,2020(16):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