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冬花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城郊小学 510900
摘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日趋重要。在低年级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单篇文章”教学和“以文带文”教学是教师讲解文章阅读的两种主要方式。对比单篇文章教学而言,“以文带文”的教学方式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上起着更明显的作用。基于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以文带文”教学的优势,革新其教学方式来讲解文章。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教师自己本身的文本整合能力,还能有效的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
关键词:“以文带文”;小学;低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
“以文带文”就是语文老师在文章阅读教学的时候,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采取整合教学的方式。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以文带文”方式进行文章阅读教学是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关键。这样方式在拓宽学生文章阅读量的同时,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文章能力。本文主要按照“以文带文”的整合原则,来浅谈“以文带文”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低年级主题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借原文,拓展小学生主题阅读
教师应该技巧性地利用语文课本内容,在主题阅读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课本原文时,应该充分利用课本原文中名家名篇或是名篇故事节选,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小学生对有关课本原文这一主题的阅读资料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通过补充课文原文相关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来渲染课堂氛围,感染学生们的情绪,使学生产生要阅读原文的强烈愿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下有关雷锋的个人资料: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虽然年仅22岁就牺牲了,可是他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学生对雷锋本人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自发地在课后收集有关雷锋的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二、以作者为主题,拓展小学生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阅读作者的系列作品,或是给出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词,或是给出一个片段,甚至是一句话或几句话,积累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对作者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小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喜爱杨梅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引入原文作者王鲁彦先生的《柚子》、《黄金》等文章,拓展学生的主题阅读资料,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杨梅的喜爱之情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起。在这样以文带文的教学下,作者王鲁彦先生的爱乡之情便可以丰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接着推荐作者其他的文章便水到渠成了。
三、将相似的文章融合教学
教师可以将多篇主题相同或者相似的文章整合起来,互为所用,比较阅读。这样一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文带文教学方式的优势,极大限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将相似的文章融合教学应用在主题阅读教学上,不仅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将《小公鸡和小鸭子》与《树和喜鹊》两文融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故事,由两幅彩图,四个自然段组成。通过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给下鸭子捉虫吃;小公鸡下河后差点淹死,多亏了小鸭子救他两件事,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而《树和喜鹊》则讲述树和喜鹊由单独一个到众多,由孤独到快乐的故事,故事告诉孩子们人需要朋友、同伴,有了朋友、伙伴才会快乐的道理。两篇文章虽然一个描写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一个描写了拥有朋友才会快乐,但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主题,即帮助了别人才会拥有朋友进而拥有快乐。所以,教师便可以在教学时将这两篇文章融合起来一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升华朋友的主题,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总结: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节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和改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以文带文”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以文带文”作为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核心课程,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可以完成多篇文章的内容整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积累“以文带文”的方法,为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庾少群.基于"以文带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250,252.
[2]李维月."以文带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新智慧,2019,(10):61.
[3]罗成兰."以文带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