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究——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李翠兰
[导读]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能够显著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和技能,更能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李翠兰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福建 晋江 362256
        摘要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能够显著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和技能,更能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而问题教学则注重有效问题作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作为方法的途径,是一种可以综合发展学生学习交际沟通与能力情感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仅能满足于面对高考,更有利于同学们进行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问题教学是有效提升生物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核心素养,问题教学,生物学教学
        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智力等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所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现实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下来笔者将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探讨问题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一.教学设计分析
        1.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节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3第3章第1节,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其中隐含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材料,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素材。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可以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之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必修1和必修2的基础知识,对于生物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量和相关问题的分析经验,所以可以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内容,但是同学们对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初中学习还是高中学习,相对而言都是较少涉猎的,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需要教师逐步进行引导。
        3.教学目标分析 ——核心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2)理性思维: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和迁移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获取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一)问题探讨:植物的向光性现象
        问题1:比较图片中幼苗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问题2:如果想让这盆植物恢复直立生长,应该怎么做?
        通过对问题探讨中几个问题解答引导学生学会对照,提升其分析能力。


        (二)达尔文实验
        问题1:达尔文选择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与选择一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盆栽相比,有哪些优点?问题2:达尔文的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实验中应该要遵守什么原则?问题3:分别对尖端和尖端下部做遮光处理,胚芽鞘直立生长和向光弯曲生长,说明感光部位在哪里?弯曲部位呢?问题4:针对感光部位和生长部位不一致,单侧光、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部、和生长的关系,总结出达尔文实验的结论?
        教师应注意问题创设的角度,通过问题教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三)詹森实验
        问题1:云母片和琼脂块有什么区别?问题2: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性,问什么,想让学生答什么,意图是什么,都要明确,即问题要有导向性。
        (四)拜尔实验
        问题1:该实验在什么条件下进行?问题2:尖端放在切口左侧,理论上哪一侧会产生达尔文所说的影响?问题3: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哪一侧生长快?胚芽鞘左侧产生影响并向下传递,长得快;右侧没有影响,长得慢,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串,将共性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样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启发学生理解,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真相。
        (五)温特实验
        问题:空白琼脂块起什么作用?温特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什么?
        (六)郭葛实验
        问题:生长素是哪类化学物质呢?从人尿中为什么可以提取植物生长素?
        生物教学目标之一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推动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七)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问题: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外部因素是什么?内部因素是什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但课堂的问题并不是追求满堂问为最终目标,他也是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学起于思,思出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对课程的生动性、高效性的影响都远远不及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来得重要。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丰富并充满乐趣的问题创设,完成整个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教学,是新课标理论指导下的新一轮教学创业。学以致用,教以树人,新课标理论的科学内涵正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充分进行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知识的有效传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行。所以,让同学们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生命的魅力,形成生命观念,提升理性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加强社会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占军,教学动态 2020年8月第22期
[2]苏晨,读与写 2020年第18期
[3]闵洋,教育科学论坛 2020年第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