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周兴温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迎宾路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 251200
摘要:伴随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已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关键性问题,而有效运用情景教学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生动、真实、形象且直观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前言:
情境教学法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构建富有趣味的小学语文课堂。同时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还能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的是解题技巧,致使教学内容往往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而生活本就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若长此以往,小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学知识普遍围绕课文进行讲解,这其中又包含大量的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方法,这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本身的思维尚待开发,理解能力还较差,若要完全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生对于生活才是为熟悉且亲切的,若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导入生活情境,不但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主动投入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还能对文章有更深刻的领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然而,由于每个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接触的事物都不同,教师应先了解其具体情况,再根据教学内容,导入适当的生活情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秋天》一课为例,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从天气、动物以及树叶等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展现了秋季美丽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导入生活情境,让小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回忆以往生活中的春天,都有什么特征。或者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观察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当小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就会倍感亲切,这样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对教材上的知识了解的更为深刻,有效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巧用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导学也是教学情境的一种,通过巧妙运用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兴趣,引导其进行探究学习。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再加上小学生自身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面对相对枯燥的语文学习以及教师单一的讲解,自然很难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就难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另一方面,虽然多数教师也会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其原因在于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只需回答对错,毫无创新,这并不能让小学生自主思考,或者难易程度掌握的不够准确,这也同样难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语文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运用问题情境,提出有针对性、有明确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及思考,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课堂教学效率。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将课文阅读一遍,然后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有雾呢?这个历史典故说明了什么?这时让小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再次阅读,就能够快速找出答案,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学习兴趣,同时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对课文了解的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再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其更好的掌握课文中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借用体验情境,获得情感体验
在大多数语文课文中,都是作者表达情感之作,其中不乏有大量优美的语句及词汇,同时也饱含作者的丰富情感,这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基础。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侧重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语文本就是综合性的学科,如若不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难以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真挚情感,对课堂知识也难以掌握的更加扎实。再加上教师单一呆板的讲解,这样的课堂将更难以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完善教学方法,借用体验情境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PPT等方式展示给小学生。在视觉及听觉上给予一定的刺激,使其可以直观的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境及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但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使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还能让小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以《观潮》一课为例,课文主要描述自古被称之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观潮盛况,作者写出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这三个时期的不同景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钱塘江观潮的视频展示给小学生,使其能够直观的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体验情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结: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教学法能为小学生营造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语文课堂变的更加真实、生动且富有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学习兴趣,并使其能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强化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20,(3):112.
[2]邓玉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