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叶凤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辛庄镇八一希望小学 271108
摘要: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十分重要,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现已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是整体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老师要充分明确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以此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老师就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而做铺垫。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指的是一门学科当中最精髓的知识和需要对学生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为之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的知识性与文学性应该同时提高,这样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且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现状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虽然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对核心素养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学生配合不积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由“一言堂”变成了“满堂灌”。在这种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下,常常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是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二、积极创新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最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等要素也备受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实事求是,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小组合作是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很多学科都开始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需要转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以此将小组合作落实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穷人》这篇课文,作者描述了贫穷的渔民夫妇在邻居去世之后,收养他的孩子的故事,宣扬了穷人不穷的理念。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寻细节内容,可以对该理念建立理解。把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再顺势提出问题:“渔民夫妇在收养了邻居家的孩子之后,他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此问题具有开放性,驱动着学生们自主思维,自由想象,为渔民夫妇设想不同的结局。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切实地把握文本理念,还可以锻炼自主探究能力,便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其中,阅读是学生输入语言的主要途径,写作是学生输出语言的主要途径,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把握二者关系,将二者密切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读写结合地发展语言能力。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使阅读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贴合,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更为灵活和有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素养。
例如《猫》这篇课文,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利用生动的语言,从细节入手,为我们刻画了小猫的形象,展现了小猫的性格古怪和可爱。比如,在描写的过程中,老舍先生利用小猫的叫声来展现小猫的情绪和性格,如同写人一样,借助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值得学生们学习的。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们分析小猫的叫声,联系自身的经历,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感受小猫的性格特点。在学生们理解了此内容之后,教师要鼓励他们模仿作者,刻画小狗形象。通过体验如此读写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获得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四、不断延伸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生词掌握量度,不仅如此,还要引领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学习,对学生们进行素养培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还要加强对学生各类情感和态度的培育。一改往日枯燥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不能拘泥在单一化课堂上,要通过情感价值充足的文章类型,培养学生情怀和情感等。通过开展拓展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延伸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萧红相关背景,然后在带领学生初步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文的修辞手法、思想情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中其他章节,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通过这样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地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至课外阅读当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在拓展学习后,能够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层内涵,更好体会文章精髓所在,有利于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利用各种不同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能力,在和谐、轻松、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优良品质的塑造、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05-106.
[2]夏晶晶.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于语文教学实践中[J].文学教育(下),2020(12):180-181.
[3]杲萍英.基于学科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1(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