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锋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三山岛街道西由小学,山东 莱州 261400)
摘要: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低年级正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契机。我们应该从阅读、写字、创新思维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证。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写字习惯;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终生在研究习惯教育,他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低年级正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契机,他们如同一张白纸,涂上什么颜色都是那样的鲜明;给予怎样的“规范”,都将与其一生留下永久的印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它直接关系到今后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各个方面。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十分重要。低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在借助拼音读物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要注意不可唱读。还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同时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准课文的语调。
1.养成“多读”习惯。给学生多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农村里的孩子,字的音准不够,这就要多创设讲普通话的氛围。多运用、多锻炼,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
2.养成“互读”习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使“读、听”有机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养成“比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有意识的让孩子们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而不是看过之后就忘了。如:通过演讲、朗诵、故事会等形式,在同学之间开展读书竞赛。
4.养成“评读”习惯。即学生读,同学评、老师评的读后评价活动。这是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的督促激励法。这也是初步培养学生“评介”能力。
同时由于低年级儿童最初的阅读是从一些拼音读物开始的,教师应该有选择的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在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读物的广泛性,童话、科普读物都应接触,为学生以后在阅读的广度上和深度上作准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育界专家曾指出:“写好汉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
”加强写字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并逐步达到将写字训练中养成的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字,他们的可塑性大,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训练。
1.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教各种基本笔画时,尽可能先进行示范指导,并手把手辅导学生写好每种笔画;用“田字格”帮助学生认识整个字各个偏旁的比例大小,书写位置和结构组合规律。
2.教育学生做好心理调整。书写前,学生边背写字歌诀(头正、身直、肩放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拿笔留一寸),边调整姿势,做好书写的心理准备。
3.重视写字过程的指导。从观察、分析、书写三方面指导学生书写。第一步是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即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观察中发现从哪里起笔,应该怎样定位,使学生在写字中有了凭借,迅速找准字的位置。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字的上下、左右等构造特点,大小、宽窄、高低的形体,以及字的造字规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把字写得美观,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自行分析的能力。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应当要求他们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对照范字,对照老师所讲的书写要点随时进行自查。学生书写时,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笔画的间距,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对后进生手把手地教,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找到手感。如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及时矫正,重新示范。
4.教师及时鼓励与鞭策。书写时,教师不断巡视。对写字能力强的或因自信心不足而写不好字的孩子及时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表扬与鼓励:“看,这位小朋友的写字姿势多漂亮!”、“嗬,今天这位小朋友的进步真大呀,老师相信你的字会越写越好的!”然后再将他们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对那些做事急躁,动不动就用橡皮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则轻抚他们的头,温和轻声地提醒他们不要急躁。这样,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的独立性,它要求解决问题时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产生怀疑。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充满灵气并且富于幻想的,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是最小的。这时也是培养他们创造性脑力劳动习惯的起步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尽量不使所学的知识成为僵死的负担。不盲从老师和教材,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插话,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还要允许失败。
一是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课堂。最初每堂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使得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不感到疲劳,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二是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形式要多样。最初汉语拼音的教学常常会让学生与教师都感觉枯燥,既然孩子们把字母都学会了,就可用多种多样的积极活动方式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或者在学生感到累时,变换作业形式。三是去观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学习应当跟多方面的智力和体力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活动能激发儿童的鲜明的情感,使周围世界象一部有趣的书,在读这本书时形成重要的智慧品质:好奇心、钻研精神、思考的灵活性、鲜明的想象力等。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的。
有教学家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的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也是今后学习和生活必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