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阳光小学 362500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当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信息技术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教育领域也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和专注力,上课经常会出现走思、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信息技术教学恰到好处能够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构建多维度的语文课堂,以音频、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高效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全身心投入于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程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学校拥有高质量的教学设备,同时还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一体就此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行业铺设了一条创新的道路,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师的教学需求,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阶段。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入新鲜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趣味性,彰显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堂中的独特优势。
一、信息技术助力识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对小学生展开语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学习汉字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知识是通过汉字进行传递的,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更高效的掌握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小学生对学习汉字知识不感兴趣,进而降低了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效率。在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课堂现代化,引进信息技术元素,以此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汉字知识录制成小视频,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展示给小学生,比如在为小学生讲述到《柳树醒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因为课文上涉及到一些汉字,语文教师就可以从文章中找出学生们没有学习过的汉字,然后进行总结,将这些汉字进行统计,在课下为小学生录制讲解视频,帮助小学生掌握这些陌生的汉字。对于《柳树醒了》这一篇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针对雷、澡、醒等汉字进行讲解,视频上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速要尽量慢一些,先表明这些汉字的读音,然后再为学生们讲解这些汉字的内涵,最后再为小学生提示几个词语,这样帮助小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汉字。小学生从多媒体上看到自己的任课教师的时候,就会感觉很新鲜,这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们没有接触过视频学习,这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视频上不仅仅为小学生们讲解了汉字的内涵,还有利用雷、澡、醒这些汉字进行组词造句,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其灵活多动、富有变化,能够使死板生硬的课堂"活"起来,同时也能为小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其身临其境,逐步融入到阅读内容中,从阅读内容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对于小学生来说,帮助其建立阅读兴趣最为关键,能够使其主动阅读,探索语文世界的奥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革除旧式"一次性"教育的弊端,避免将阅读内容锁在固定的框架内,而且要突破各种束缚,实现无边界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的延伸。教育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其应用于阅读教学中,为小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进一步调动其阅读主动性。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原文意向相近的图片,蜜蜂采蜜、蜻蜓点水、蝴蝶翩翩、鲜花满布,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教师通过多媒体营造特定的氛围能够使学生置身于园中,拉近其与作者的距离,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乘胜追击",合理设置多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而领悟作者的真实情感。如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者的哪些事情最感兴趣?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同样是浇水,作者跟祖父有什么不同之处?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作者与祖父的对话,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三、信息技术推动课堂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活动得到丰富和完善,由此出现了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微课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较为简短,常常是几分钟的视频授课,这些简短的内容却是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深入总结。微课的出现是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对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微课这一新颖教学方式,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提高综合能力素质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当然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教学目标。由于生生之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向形色各异,就此情况应具体分析,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用自身专业的教学技能,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模式播放片段,通过让学生观看后,进行提问:“同学们,到底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呢?”由此来导入正式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这篇文章涉及到很多角色变化,让学生简明重点内容阅读,而读到文章中的一些重点篇幅时,指导学生将精彩段落或句子做标记,从中找出答案。通过结合微课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学习文章,更容易接收,更加容易投入于学习之中,带着疑问听课,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方面,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生活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1]尕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分析[J].作家天地,2020(24):118+120.
[2]赵改兰.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2020(4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