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措施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王韵希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韵希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小学 0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要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探究和创新,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以便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可行性策略
        引言:调查显示,小学生普遍对阅读缺乏兴趣,原因无外乎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活泼的小学生难以坚持长时间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改变自身教育观念,通过创新型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平衡发展。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无法实现知识累积,进行写作时就会出现言语匮乏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一、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积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如今我国教育理念已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地位,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改善小学生文学素养,确保学生核心素养获得全面提升。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可以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学生意识提升,为学生获得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1.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热情
        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教师会首先分析文章大意,再逐段分析段落大意,最后讲解全文中心思想。由于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导致课堂氛围乏味,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影响。因此,即使开展阅读教学,也无法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改进自身教学模式,通过创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声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创设高效阅读情境,为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抓住学生眼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改善的目的。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搜集《三观演义》这部电视剧中关于《草船借箭》的视频,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察视频中每个人物的神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热情,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拓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在新课改当中明确指出,需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仅带领学生进行语文教材当中文章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通过补充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视野。选择拓展阅读内容时,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针对性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可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猴王出世》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四大名著一直《西游记》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以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篇猴王出世,是那部电视剧中的内容呢?
        生:西游记。
        师:是的,这是一部闻名中外、妇孺皆知的电视剧,总是在暑期播放,大家都看过对不对?
        生:对。
        师:那大家阅过《西游记》这本书吗?
        有的学生回答读过,有的学生回答没有读过。
        师:那老师为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大家回家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在下次上课时,老师选择几名学生为大家讲书里面的故事好不好?
        生:好(异口同声)
        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进行课后阅读的兴趣,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课外阅读的拓展,可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造成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爱好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生学生综合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进行这首古诗教学,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这首古诗描写的是迤逦的田园风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田园里去,感受田园风光的优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笔下的田园美以及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改善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结语:兴趣才是开展学习的持久动力,因此想要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要注重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改进教育理念,开创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完成新课改下高标准、严要求的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鲁础营民族小学张大海.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N].黔西南日报,2021-01-18(007).
        [2]戴兴乐.浅析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59-60.
        [3]杜薛颖.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