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王叶春
[导读]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教学设计对学生语文掌握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叶春
        江西省樟树市昌傅初中    331200
        摘要: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教学设计对学生语文掌握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灾区。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多的语文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作品,无形中优化了知识储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字:群文阅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前言: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课程阅读比较单一,学生无法对当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对比,无法归纳总结文章学习和作的特点,因此研究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群文阅读在教材的基础补充了各种形式的文章,由教师给出题目后引导学生阅读赏析,逐渐引申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整个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语文课本的里选录的文章一般都是来源于优秀的作家,他们不单单在文学上有颇高的造诣,人格也极具魅力。比如像老舍、叶圣陶、鲁迅等等。怎样透过文章去剖析作家的内心世界,熟悉作家的写作风格,文章基调和立意就是我们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探究的。
一、综合教学大纲,让群文阅读重视实际效果
        群文阅读在初中教学设计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秉承着这类原则才能保证整个群文阅读在整个推广过程中才能高度契合,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一)明确课程主题,让群文与课程紧密结合
        七年级上册选文《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文章讲述的是一位母亲身患重病却仍然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的儿子,生活中谨小慎微只为了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标题秋天的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文章只是以“秋天” 为引,通过语言、细节和动作心理上描写,刻画了母爱的深沉无私、热爱生活的精神,也通过“怀念” 折射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认识,我收集到作者一些人生轨迹的介绍,收集到他其他作品《法学教授及夫人》、《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与地坛》等作品,让学生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在写文章时候的处境,加深和丰满了史铁生的形象,从而产生共鸣。
(二)有方向的选择作品,还原作品的完整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选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选在《朝花夕拾》十篇散文集中的散文。《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整部散文其实就是一部作者的短片回忆录。作者在晚年的时候开始幼年时期人和事。鲁迅先生的影响力,使得学生有必要去了解作者的早期生活,早期是如何给后来革命运动种下萌芽。授课中,课堂上我整合好了另外9篇文章进行群组间的阅读。让学生从《无常》、《父亲的病》、《琐记》等文章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课前布置了课外阅读《朝花夕拾》这本散文的作业,并且要求每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所想所感。

课程中主要是以交流为主,文中回忆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的哪些不起眼小事,从这些事情里可以感受作者本身怎样的心理活动?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哪些细节表现出对传统教育束缚的抵抗?建立小组讨论,回馈讨论结果。前期在散文集里的铺垫,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鲁迅先生的童年,人物形象也更生动灵活。最后由教师引导总结,通过阅读,感受鲁迅先生的自然朴实以及对封建教育的讽刺。通过群文阅读,感受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亲情友情的重视。这样整体分析,鲁迅先生刚毅、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组织多元化的群文阅读活动
        初中语文课堂要组织多元的阅读教学活动,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日常授课中,经常会因为条件有限而无法经常开展群文小组阅读活动,但是教师可以分组教学,讲群文阅读的材料分组给到学生,每一组负责不同的内容,最后综合在一起互相分享,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创造高效课堂。
        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节课程的时候,我们联想到小学课程《故宫博物院》,甚至还有同学游过颐和园,请同学们分为3组去搜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建筑,可以是图片或者文字,或者自己绘制手抄报进行展示,从学生经验出发,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学习作者的严谨结构,再通过补充得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历史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成了学习目标。
三、在群文阅读中联系文言文应用情景教学
        文言文对于初中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教好文言文必须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有效的去设计情境。群文阅读情境可以划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两类。间接阅读情境就是老师运用多媒体或者教学工具去完成。相对复杂一些的是直接阅读情境,它是运用现有的事物直接教学,通常是以语言配合肢体的动作,带动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启发学生想象。期间就会延伸出很多问题,教师可以主观的提问,问题一定要能带动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花木兰》一文中,花木兰代父出征前的一系列动作,“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在南北朝北魏时期,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出征,让学生开展讨论,可以现场模拟,然后教师加以纠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背诵。情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优化学习效果。
总结:
        学习对于每一学生都是很重要的一场社会体验,但决定它们这过程好与坏的很大一部分取悦于教师这个角色,所以教师有义务给孩子去创造更优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情境。初中的语文教学应该跟紧时代的脚步,将群文阅读思想渗入课堂教学并坚持实施,拉近学生与文章作者的距离,初中时代的学生也是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通过群文阅读加以延伸,充分勾起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也可能上一个高的台阶,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升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过大家的坚持实践,相信在不久以后,群文阅读一定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赵颖.借助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20-21.
[2]李小余.读写共生,提升素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亚太教育,2020,(3):184-185.
[3]左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