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菊
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1100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棘手学生。如何转变这些棘手学生,让管理、教育从棘手变为得心应手?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招数,但是不管施什么招一定要注意方法的终极指向是向善的。班主任应把自己定位为除魔降妖的“孙悟空”,学生们则是我们的师傅——唐僧,班主任用自己的智慧、谋略去帮“唐僧”除掉身边的各路“妖精”,让唐僧认清真相,最终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关键词:教育施招 向善 圣姑 孙悟空 引导 分化 德育
像我们这种薄弱高中学校,问题学生真的是很多。面对这些学生,我们不能说你已无药可救。医生见到病人,一般不会责备病人:你怎么得了这么难治的病?何况是学生,有问题教育者应该想着如何去转化,而不是整治。暑期我重读了《笑傲江湖》和《西游记》两本经典大作,羡慕圣姑控制人的能力,孙悟空的神通,如果我能有他们一样的“法力”,那么当班主任何愁班级管不好。但是细想,两者施招的终极指向是不同的。
一、“圣姑”和“孙悟空”的区别
“圣姑”乃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女主角,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之女,名叫“任盈盈”。小小年纪却有呼风唤雨之能,邀集来自五湖四海的旁门左道人士为令狐冲治伤,令人惊叹。那么圣姑这种操控能力源自哪里?日月神教有一种阴损至极的毒药“三尸脑神丹”。炼制方法只有教主知道。药中有一种尸虫,服食后一无异状,但到了每年端午节午时,若不及时服用克制尸虫的解药,尸虫便会脱伏而出。一经入脑,服此药者行动便如鬼似妖,连父母妻子也会咬来吃了。东方不败强令那些江湖豪士服用此药,每年以解药相要挟,以使他们死心塌地听从驱使,小有不如他意,便扣住解药不发,每次总是圣姑去求情,讨得解药给了他们。所以江湖豪士对圣姑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于是我就想,班主任如果能有这种操控能力就好,哪怕碰到再棘手的学生也能让他变成乖乖生。
但后来看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一文,我改变了想法。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是唐僧,教师是孙悟空。就如钟杰老师在《教育西游记》中说的:“我们的孩子,就像那唐僧一样,从生下来到进入学堂,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妖精”。这些“妖精”就是我们老师常挂在嘴上的坏习惯、坏思想。想想,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他们一边要成长,一边要和诸多的妖魔鬼怪做斗争。斗赢了,他们将取得人生的真经;斗不过,他们就会被妖精所吞噬!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化身为孙悟空,手提金箍棒,睁着一双火眼金睛,忠心耿耿地守护在“唐僧”的身边,为“唐僧”斩妖除魔,竭尽全力帮“唐僧”取得真经。
班主任应该像圣姑好呢还是像孙悟空好呢?应该说这两者所施的招数都非常有用,圣姑靠“三尸脑神丹”的解药来使控制旁门左道人士。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力挽狂澜,把唐僧从妖精手中救出。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两者所施招数最终的指向性是不同的,圣姑以恶制恶,这是一种极端残忍的惩罚方式,并不能使人有内在的向善性。如果班主任用极端的惩罚方式来对待犯错的学生,其实这是一种报复行为。那些遭到社会和媒体口诛笔伐的老师,多半都有报复的心态。比如,像揪耳朵把耳朵揪掉,打孩子把牙齿打掉;孩子吃零食,老师用新班规进行了惩罚,让孩子出钱,班级里的孩子人手一份,等等。这些班主任考虑的不是如何帮助这个学生,转化这个学生,而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责罚、报复。真正的教育研究者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惩罚。如果班主任以这种报复行为对待学生,以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以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而孙悟空施招是向善的,忠心耿耿的护着“唐僧”去西游,用自己的智慧、谋略去帮“唐僧”除掉身边的各路“妖精”,让唐僧认清真相,最终取得真经,修得正果。班主任把自己定位为除魔降妖的孙悟空,学生们则是我们的师傅——唐僧。我们与他们身上的“妖精”斗智斗勇,对他们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最后取得教育真经。
二、“孙悟空”施招
1.以故事引导人
向善是一种思想和价值取向。我们很多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其最初的来源都是一个个故事。比如我们谈论忠义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个人物,和“屯土山约三事”“千里走单骑”“古城会”等故事。谈论孝的时候,想到的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用故事来教育孩子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就像我女儿,她五岁,我经常给她讲《狼来了》的故事,后来她与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有一小朋友说谎,我女儿就说你不能说谎,否则你就成为放羊的孩子。
这学年我带的班级是“男生班”(男生班,按数学成绩分班,数学好的男生占绝大多数,所以这个班级男生较多),一直以来我认为女生是最让人放心的,何况我们班就几个女生。但是后来在一位女同学随笔中我发现了班级中正酝酿着一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事情,叶子(化名)和杨洁(化名)本来是很要好的同桌,叶子做事情比较较真,跟其他同学关系不好。杨洁开学初就与人谈恋爱,而且月考成绩也非常糟糕。叶子发短信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杨洁的妈妈,并把期中考试的成绩一并发过去。杨洁的妈妈狠狠地揍了杨洁。这件事情引起全班公愤,班级女同学把叶子看成眼中钉,想方设法地去惩治她。后来叶子来找我,说想换班级,这个班级她呆不下去了。我问清楚原因,原来叶子性格比较偏执,从小到大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因为她容不得别人犯错,喜欢打小报告,总是把犯错的同学的事情告诉大人,然后她说自己的出发点是为同学好。同学不领情,所以同学关系闹得很僵。究其原因,叶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缺乏母爱,做事想当然,非常单纯。但是说句实在话,叶子是一个做事非常负责的孩子,只要是班级的事情,她从不推辞,非常认真地去做。只是在这件事上做得太过分了,所以为了能让她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我在两方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我在全班进行一次宽容教育,给他们读了一篇《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的文章:
去年,我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看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复印件保存在这所学校已故的副校长曾工作过的房子里,那是一封让我们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信。那位副校长名叫安柯莱瑞,她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待中国留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在她家中做客。
不幸的事情发生在1991年11月1日,那是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3位教授、一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安·柯莱瑞也倒在了血泊中。
1991年11月413,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安·柯莱瑞的好友德沃·保罗神甫在对她的一生回顾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
这一天,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险,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她的兄弟们还在无比悲痛之时,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
这就是我在她的房间里看到的那封信——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
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到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
弗兰克/麦克/保罗·柯莱瑞
然后我进行评析:古龙在《楚留香传奇》中说过“忘记别人的过错,却忘不了任何人的好处,所以他不但一定活得比较快乐,也一定活得比较长”,“心里没有仇恨,日子总会好过些的”。柯莱瑞兄弟的宽容,以及古龙先生的话,难道对我们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吗?生活中不要总是斤斤计较,学会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就会活得非常快乐了。
2.分化消极核心
男生虽然理科成绩好,但自控能力差,半个学期下来,后面男生形成一股消极核心,上课、自习爱讲话,影响老师上课,影响前面同学学习。可以说这批人非常浮躁,出口就是脏话,卫生习惯差。
为了分散这股消极核心,我从各个方面展开调查,向任课老师以及部分学生征求意见,后来知道这批学生对我有怨气,认为是班主任故意把他们这批差生安排在最后位置。其实当时我这样安排是有理由的,一方面这些学生长得比较高,二是这批人确实爱讲话,但理科都非常好,物以类聚,他们在一起可以把理科学得更好。既然问题出来了就必须解决,擒贼先擒王,这批人中的核心是陶桦(化名),先把他给稳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陶桦同学说话非常粗俗,动不动就骂人,美其名曰得到父亲的真传。班级寝室扣分基本上是他这个寝室扣的,美其名曰我这是不拘小节。文科(语文、英语)很差,经常跟我说,我初中语文、英语听不懂,你不要逼我学,美其名曰我理科很好。自修课废话很多,美其名曰这是劳逸结合。很多学生怕他,当时班长跟我说,其他人都敢管,就这个学生不敢管。我在想,他又不是个十恶不赦的人,肯定有他的优点,扬长再避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他很喜欢理科,而且发现他做理科作业非常静。所以把他的位置安排在一堆喜欢理科的同学中。后来发现不大对劲,他在那一帮人中成为老大,以他为中心形成一帮人讲废话。然后他就觉得班主任故意把他们抛弃了,让我们这一帮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坐在一起。经常表现出叛逆行为,上课睡觉,自修讲话。如果说对他冷处理,不管他,我想他就彻底完了,而且会带动一批学生。我最怕学生放弃自我,然后产生厌学情绪,厌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癌症”。但是对他一般性的说教也没用。后来想到一直提出要坐到前面。于是我调整了他的位置,把他安排在讲台桌的左侧,后来学习确实进步很大,数学老师经常把批作业的任务交给他,历史老师把对答案的任务交给他,成为了任课老师的得力的助手。他一直想当班长,我决定放心一搏,让他当班长,当时征求了很多学生的意见,他们反映可以让他试试,也许他会管住自己,从而影响那一帮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后来证实他的能力不错,办事效率高,学生反映比原先的班长好。六月份我去参加高考改卷,班级的事情全部交给他,回来发现出去的几天班级扣分最少,学生及任课老师反映他挺有领导能力。
然后以他为中心,分化他本来的消极群体。然后,我给消极群体中的学生都安排个职务,让他们每天都有事情可做。如室长,纪律委员,安全检查员,清洁委员、小组长,让他们都有职务,每天都有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让他们觉得得到了重视与关爱。因为他们认为他们都是不被重视的学生,因为“我不被重视好多年”,所以同时,也更是希望得到班主任的重视,得到认可的学生。如果我们重视他们,不丢弃,不放弃,让他们有种被关爱的感觉,这样,自己就不会放弃,不会“破罐子破摔”。
3.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班主任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而教师进行教学是从教材开始的,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育对象的实际写成教学设计来进行课堂教学。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经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因此,教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天生有缺陷,说话不实,还很爱夸耀自己有多厉害。所以引起全班同学的反感,由此该男生经常遭到他们的嘲笑和捉弄。当学生捉弄他时,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令人匪夷所思,添抹布,吃鼻涕等等。由此一批同学作壁上观,引以为乐,丝毫没有同情心,他们中没有人去谴责欺负该男生的同学。欺负者是可恶的,但是观看的同学那种冷漠、麻木的心态更让人气愤。其实这是一种鲁迅笔下看客的心理,这是一种国民劣根性,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实这种看客的心理危害很大,由于冷漠的看客缺乏应有的集体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缺乏浩然正气的无畏精神,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助长了欺负者的嚣张气焰,严重危害了班集体的利益。
但是我怕这种道理太抽象,学生听不懂。后来正好上到《祝福》,抓住这个契机,我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中国民的劣根性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把他人的痛苦作为咀嚼赏鉴的谈资,以此获得满足和愉悦。
文章上完之后,我布置学生写一个片断:鲁迅先生批判的国民劣根性在我们班级中的体现。当堂完成,当堂点评。学生写了很多,其中叶子同学写道:昨天下大雪,傍晚有一批男同学在打雪仗,但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刘某。他们认为他好欺负,旁边观看的同学很多,有的在捧腹大笑,有的在骂刘某,有的在喊加油。一阵阵刺耳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但我也是站在一边,没有出来说话,总觉得跟我没关系。其实我发现自己也是一名看客。
我把叶子的片断当场读一遍,最后补充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什么时候看客心态在我们班级彻底消失呢?
讲完时,学生若有所思。后来在班级群体性的瞎起哄少了,班级有事情发生,也有人站出来说话。记得,学校地震演习,当外面合演的组织来了,学校里要求学生不要围观,评头评足,我们当时有一位同学探出头想看,当时有人说了一句,不要做看客,那位同学没趣地缩回头。
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问题学生”多的班级,但如果我们多观察,多总结,多感悟,我想方法总比问题多,不过在教育施招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终极指向是向善的。就如孙悟空,每一个招法,都是想把深受妖精之害的“唐僧”解救出来。我们的每一种做法,都应想着帮孩子找到一条向阳的大道。
参考文献:
1.钟杰.教育西游记——我和后进生的故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
2.(英)约翰·洛克著.教育漫画.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沈旎.名师最有效的批评细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4.杨志军.名师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刘令军.如何管出好班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