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冯希娟
[导读] 语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
        冯希娟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是学生睁开眼睛,观察世界的渠道之一。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在刚接触语文的时候,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了解语文学习的价值,出现消极学习的现象,难以发现语文探索的乐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学习困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发现为学生提供生活、问题和实践的兴趣因子,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希望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语文学习的意义,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促使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方向,给学生创设一个条件适宜的学习课堂。
        一、寻找生活中的兴趣因子——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学习兴趣
        生活,让学生有了广阔的学习天地,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进行联想,进而理解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兴趣因子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发现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带领学生围绕生活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意识。学生在生活的带领下,可以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了解语文学习的积极意义,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日月水火”时,老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日、月、水、火的写法,了解日、月、水、火的含义,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卡片为学生展示了日、月、水、火的形态,带领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对卡片进行观察分析后,知道了日、月、水、火所代表的内容,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特点。接着,老师又为学生讲述了日、月、水、火演变成文字的过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表示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寻找情境中的兴趣因子——培养学生感悟情境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而为学生设置的学习情景,能够抓住学生学习的眼球。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寻找情境中的兴趣因子来培养学生感悟情境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学生设置情境,可以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结合学生所学内容,灵活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

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获得更深的学习感悟,看到语文课堂多彩的一面,成为课堂的参与者。
        在学习“四季”时,老师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四季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年四季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一年四季的特点,经历一年四季的变化。学生观看视频后,知道了春、夏、秋、冬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景象,感受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阅读课文,很快就理解了春天小草刚萌发时候草叶尖尖、夏天时候荷叶碧绿圆圆、秋天金黄色的谷穗沉甸甸、冬天白雪堆砌而成的雪人……学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寻找实践中的兴趣因子——培养学生体验实践的学习兴趣
        实践,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的学习经验,能够起到指导学生、锻炼学生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寻找实践中的兴趣因子来培养学生体验实践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学生实践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技巧,熟悉知识应用的注意事项,找到语文探索的兴趣。
        在学习“升国旗”时,老师为了使学生了解国旗,培养学生对国旗的热爱,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尝试使用手中的画笔来绘画国旗。学生拿到实践任务后,都显得很积极,先是对国旗进行了观察,然后又聆听了老师讲述的国旗背后的故事。学生对国旗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它的红是由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使命。学生带着敬佩之情,走进了国旗绘画中,使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对国旗的情感,表示会好好学习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总之,本文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兴趣因子、寻找情境中的兴趣因子、寻找实践中的兴趣因子,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感悟情境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体验实践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语文课堂,了解了语文知识学习的特点,知道了怎样运用自己课堂所学知识来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获得语文探索的乐趣。教师在培育学生的时候,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增加了与学生的沟通,知道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指导,让学生适应了语文课堂,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昭.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2):90.
        [2]陈梅云.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