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苍溪县东青镇寨山中心小学校 (628400)
[摘要] 诗歌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上好一堂诗歌教学课是一种艺术创造,只有以工匠精神,深度挖掘诗歌营养,才能最大限度找到读者与作者契合点,产生心灵共鸣,得到最大审美享受。
[关键词]现代诗歌 精神营养 强化感悟 语文教学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像冰心的《纸船》这样,现代诗歌是以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现行语文教科书中选编了大量现代诗歌,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鉴赏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美化学生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一名学科教师的视角,联系平常教学实际,谈几点对现代诗歌教学的感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等描绘乡愁的名句图片,再这样引导:“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是中国诗歌当中历久弥新的主题,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来表达心中绵绵的思念、柔美的哀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感悟诗人的思乡情愫……”。
特别是部分诗歌创作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朦胧派”诗歌,表现手法多采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语言表达非常含蓄,对于“00后”孩子来说,缺乏情感体验,理解难度大,在教学这类诗歌时,可借助视频,采用直观的方法为学生奠定感情基础。
例如,在上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课前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南京大屠杀》,让学生了解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的烧杀抢掠、对祖国领土的肆意践踏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营造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浓厚氛围,与学生产生强烈共鸣,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目的,理解诗人眼含热泪、心怀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反复诵读,强化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千赋则善赋”。朗读是学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情感的主要途径。诗歌语言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正确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感悟、拓展,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主动,学得有效。如在教学郑愁予的《雨说》时,首先安排学生朗读,整体把握和感知诗歌内容;其次听范读,可由老师范读或影像范读,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语言情感;再次自由朗读,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语言的节奏、韵律中感受到学习诗歌的乐趣,让学生仿照范读的腔调朗读,可让学生读得如痴如醉,亦可进行创造性朗读,展示学生个性;第三抽学生朗读或开展朗读比赛,在此环节须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特别关注朗读节奏、重音、语速、语调等,可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问题,大胆纠正错误,进而调动学生探索热情,巩固朗读技巧;最后在想象中齐读或默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爱的天使——“雨”,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
强化想象,活跃思维。
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浓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想象、联想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法之一,诗歌离开了想象联想就不成其为诗歌,所以鉴赏诗歌,只有通过联想、想像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才能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时,引导学生想象“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的壮观场面,从而感受诗人宏大的气魄、博大的胸襟。这样训练,既能更好地品味诗情画意,又能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
抓住意象,理解意境。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成分,是指融入诗人主观情感、思想的客观事物。假如一首诗歌是一座高楼,意象就是一块块板砖。意境就是一个个意象相互关联形成的情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主阵地。抓住诗的意象、意境就等于获得解读诗歌的金钥匙。如在教学叶赛宁的《夜》时,引导学生抓住“幽暗的松林、沉寂的夜莺、不再欢嚷的长脚秧鸡、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等关键词句,感悟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特别是月光下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学生感悟出夜的静谧、美丽,进而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总之,诗歌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上好一堂诗歌教学课是一种艺术创造。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发挥工匠精神,才能不断在教学上探索、改革、升华,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科学化、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