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危红梅
[导读] 教学的意义,归根到底是通过课堂,使学生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归根到底就是有效的记忆。
        危红梅
        湖南省浏阳嗣同学校
        摘要:教学的意义,归根到底是通过课堂,使学生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归根到底就是有效的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半壁江山,通过有效记忆,可以解决每门学科百分之八十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记忆力。中国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就经常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每天站在河边背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他不仅背诗,还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面的一百位数字。在他八十岁的时候,他仍旧记得这一百位数。他的良好的记忆能力,和他自我的不断努力,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卓越的桥梁专家。可见,好的记忆力就是好的学习能力,就是人的一种优秀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规律;习惯;改善
        如何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学好该门学科,想必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除了掌握好的教学技巧,也要适当的掌握一些记忆规律,并能借助它们,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有效的记忆的呢?我来总结并细致的解释一下。
1,调动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科学研究证明,人在喜悦,悲伤,恐惧,痛苦的时候记忆的东西会更深刻一些,远比一个人没有任何情绪的时候记忆效果要好。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恐惧的记忆能记忆一辈子,终身难忘。或者,一个人,有次没有考好,那么他就会很难过,他对当时的场景也会记忆深刻,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忘记。作为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在合理范围内起伏的情绪,会使学生记忆效果更好。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激情的老师教学效果更好一些的原因。

2,反复朗诵或抄写
        反复朗诵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加快记忆,而且可以使记忆更为持久。耳朵眼睛嘴巴多种感官的并用,会让记忆效果更佳,而且因为有声音,使得你的学习没有那么枯燥。一般说来,对于指定的知识点,朗诵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记忆更长久。而且,你朗诵时的状态越好,注意力越集中,所花费的记忆时间越短。所以,当你觉得看不进去的时候,不妨读出声音来,能帮助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能让你有效记忆。
此外,适当的抄写知识点也能帮助记忆,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记忆的效果没有反复朗诵的记忆效果好。因为抄写是静态的过程,大脑容易走神,使得抄写变成手部的机械动作。如果抄写过程中能够专注,轻轻的读一读,或者不读出声音来,在内心读一读,抄写一遍,停顿下来理解理解,记忆一下,这样重复,就会有良好的记忆效果。
反复朗诵或者抄写是学生记忆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这也是效果最普通的方法,但是它实施简单,对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能使用,所以使用范围最广,受众最广。

3,编歌诀
        比如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就有很多的歌诀,齐楚秦燕赵卫韩,东南西北在中央,利用琅琅上口的歌诀有效快速的记忆。再比如,语文戌横戍点戊中空,利用律诗的节奏,一下子把这三个字区分开来。数学三角函数,一正二正弦,三切四余弦,用诗歌的旋律一下把角的符号的判断记下来了。老师要善于把握这个方法,帮学生记忆公式,可以利用闲暇编写一些有意义的歌诀,促进知识的记忆。
4,精细加工
所谓精细加工,就说赋予你所教内容丰富的意义。内容上广泛,时间上拉长,内涵上更为生动,对知识点展开深入的探究。

比如,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研究单调性,任取图像上的两个点,比较他们的大小,假如函数是递增的,那么就有左边的x对应的y要小一些,右边的x对应的y要大一些,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图像上的x恒有这个结论吗?在这个缓慢的单调性概念的提出过程,就运用了精细加工促进记忆的原理,停留的时间足够长,表面上是在思考,实际上是在记忆,一堂课下来,单调性的概念也就记得差不多了。
精细加工三个要点:时间拉长,内涵生动,内容丰富。
5,联想
        对于一些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得到东西,如果我们能赋予它一些意义,或者故事情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使记忆深刻。比如球的体积公式,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有三个小朋友,拿着一面国旗,国旗是4,去戳气球,结果气球啪,也就是,很大一声响,小朋友大喊,啊,我的耳朵呀!
联想一个故事,可以让记忆更持久,很好的记忆。课堂上,我们老师要多运用联想辅助学生记忆,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记忆力,还能让学生越来越聪明。
6,赋予意义
        给一些原本没有任何意义的知识赋予意义也是促进记忆的常用方法。比如,英语单词救护车,ambulance,读音可以理解为“我不能死”,它的读音赋予了意义,我们就很好的记住了。下次想到英语单词救护车的时候,就直接想到了我不能死,单词也就根据读音书写出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要用心的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很多学科的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多的助攻。当学生获得记忆的成就感的时候,也就会爱上记忆东西,时间久了,会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如果有条件,很多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记忆技巧课,不是说怕学生不知道怎么记忆,是用来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可以用这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变得轻松一点,化枯燥为乐趣,获得学习的良好状态和心态。


7,图像列表加工
复习的时候,利用框架图整理思路,思路清晰,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好的学习信心能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对于理科方面的学习,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理科需要较好的逻辑思维。此外,间隔多次的记忆,比集中长时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所以,隔一段时间,又通过框架图来整理思路,记忆效果更佳。
作为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图像列表,反复加强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一些记忆的规律有效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能更理解教学导入,讲解等细节的意义。此外,作为教学,除了要搞好教学,还要利用闲暇多去了解人的个性,人的心理人的生理,等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触类旁通,会让你更透彻的了解你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会让你气场更强大,底蕴深厚,内力深厚,在学生之中更受欢迎。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
参考文献:
[1]闫勤.知退知进,进退有常——贲友林《商不变的规律》教学中“教师介入”的策略分析[J].教育视界,2020(29):29-31.
[2]张佳丽. 认知冲突策略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刘小兰. 5E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4]吕玥颖.探寻习作教学中的“规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5):76.
[5]周璐.巧用“四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J].读写算,2020(1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