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奕坤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 266100 (1)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授型为主,学生则以被动者的身份机械地吸收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一元化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英语教育的要求,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对于学生英语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也缺乏一定的多样性。此时,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既有其重要性,亦有其必要性。下面,笔者从目标设计、兴趣激发、分层教学、对话交流以及多元评价五方面着手,对新形势下小学英语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论述,以期为广大教学同仁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目标;情境;分层;运用;评价
在当前课程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和推进的新形势下,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多元化视角下设计教学活动,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学生多方面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由于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授课形式单一、内容传递枯燥等现象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仍大量存在,英语教学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在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程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英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切实提升新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科学备课,明晰目标设计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备课,制定明晰、合理、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培养。
为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我从以下三个层面对《We're going to tell storie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stories, tidy up, invitation等词汇以及What are we going to do?等句型;能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能进行课文的复述或相似内容的阅读;2.能力目标:能描述将要发生的事情并与别人谈论、制作活动计划表;能正确运用英语庆祝节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按时整理自己房间和做每件事之前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认知的内在动力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要想让学生乐学、好学,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基于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初贴合教学内容,引入适切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Today is Halloween.》这一单元之初,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和节日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猜出节日。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的思绪集中到课堂中后,我出示了月饼的图片,并向学生问道:“What’s this?”学生答道:“This is moon cake.”之后,我继续问道:“When do we eat moon cake?”学生答道:“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接着,我顺势引入了新课:“What do we do at Mid-Autumn Festival? There is an autumn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 Do you know what it is?”如此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三、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受成长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若教师还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势必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进一步加重两极分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授课,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般情况下,我会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分层教学工作:目标分层、施教分层、操练分层、活动分层、分层辅导。目标分层很好理解,指的是根据学生各异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预备目标和扩展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活动分层,简言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小组活动,且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分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切实参与进来,最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开展分层教学工作,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各异的学习需求,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对话交流,培养语用意识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绝非仅仅在于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达到运用与实践。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教师就应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后,组织开展对话交流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使英语教学更富成效。
在学生学习并基本掌握了《When are we going to eat?》这一单元的重点单词及句型后,我创设了“在野外野餐”这一主题,要求各小组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剧本,分配角色,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得好,说得正确地道。最后,我请几个小组互相评价了其他小组的表现,并指出其对话过程中出现的表达或语法错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切实保障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用意识。
五、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励、调控、导向、反馈等多种功能。但当前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所实行的评价制度相对落后,仅从单一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了过分关注,既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无法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对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让学生自由成长,获得更多种可能的发展,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即时性教学评价、形成性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多主体教学评价等。例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采取了自评、互评、教师评三结合的方式,首先投影展示学生的习作,共同发现其中的语言和知识性错误,并集体修改,然后让学生在组内阅读、交流,并对照写作要求和评分细则,对他人的习作进行客观评价,再在班内传阅学习。写文的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谈一谈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其他学生可向其提出问题,或提出对习作的意见。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一元化教学方法,而是应当在对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加以准确把握的前提下,灵活选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并善于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享受欢愉、体验成功、提升素养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孙明焱.多元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8-12.
[2]马娜.刍议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模式及方法[J].亚太教育,2016(36):23.
[3]李晓.论优化小学英语课堂各教学环节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