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刘金梦
[导读]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成分之一,
        刘金梦
        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二七一双语小学261325
        
        摘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强调集体性的艺术特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之下,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给予学生合唱过程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是提升班级凝聚力、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途径,更是增强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基于此,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客场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此做出介绍,以期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我国全体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声部配合;合唱难度
        引言
        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唱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和完善有着重大的影响,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路径及措施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难题。眼下来看,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缺乏科学可靠的教法作为指导,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积极性低下,再加上部分合唱歌曲的难度较大, 致使学生对音乐合唱逐渐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这种不良现象急需得到抑制和解决。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整个合唱过程,使其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促进学生声乐水平和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同时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多重价值目标。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存问题
        1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正确认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教师都会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音乐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更注重理论层面上的讲解,反而并未过多重视学生合唱技能的锻炼。从现实角度来讲,合唱对学生音乐功底、团队配合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未对合唱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未采取有效方法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必然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缺乏对合唱过程的科学指导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仅依靠学生的能力很难流畅的完成整个合唱曲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其更快速精准的掌握合唱方法及技巧。但目前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并未过多讲解如何掌握语音、控制呼吸、协调不同声音等的有效办法,导致整个合唱的节奏不一且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歌唱体验,不仅无法达到锻炼音乐技能的目的,甚至会使学生对合唱产生抵触。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有效控制呼吸
        对于音乐合唱而言,学会控制呼吸的频率和节奏极为重要,教师需对这一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并帮助学生掌握控制呼吸的有效方法。在训练中,先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姿势站立,适当放松腰部肌肉和面部肌肉,尝试从腹部进行呼吸。同时,需要不断加大呼吸的深度和强度,确保学生的小腹能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进行反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控制呼吸的长度和次数,吸气需要深入,呼气应运用丹田之气,保证一呼一吸的自然舒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呼吸方式,使其掌握高质量且流畅的呼吸方法,为提升合唱的效果打下基础。
        (二)加强声部练习
        音乐合唱需要各个声部之间的灵活分工与配合,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合唱过程的流畅性、统一性。结合实践可以发现,合唱教学中不同声部叠加的情况并不少见,其根本则是学生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各个声部之间不能达到良好的协调,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声部训练。针对这一需求,可要求学生进行分声部训练,如有的声部声音过强、有的声部声音太弱,应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整首歌曲,并控制好演唱过程的音量和表情,与各个声部之间打好配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合唱效果。
        (三)融入合唱情感
        音乐本身就是抒发情感、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在合唱之中融入情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更是升华合唱品质和精神内涵的核心所在。在合唱教学中,应先带领学生共同熟悉歌词、品味歌词,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控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然后引导学生展开适当的联想,唤起学生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合唱之中。当然,不同的歌曲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如《踏浪》、《种太阳》应凸显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感,而《世上只有妈妈好》承载的则是一种深重和深情的母爱,因此教师需教会学生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学会有效区分。
        (四)器乐辅助合唱
        在实践中,可以借助相应的音乐器材辅以音乐合唱教学的高效开展,帮助学生区分各个声部之间的音准差异,使学生能更块、更精准的把握歌曲的音高、音准,并进行深度揣摩,掌握控制方法,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此外,在这部分教学目标达成之后,应立即安排合唱训练,要求各个声部之间进行协调与配合,以防出现声部音量不一致的情况,确保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
        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应以控制呼吸、协调声部、融入情感、借助声乐为切入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合唱的技巧,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音乐素养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家蓉.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参花(下),2020(12):129-130.
        [2]林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