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龙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林区西林小学
摘要:游戏化教学简单而言便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在一定的游戏规则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积极性为主的一种教学形式,利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小学生体育参与热情,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加遵循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极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构建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展开谈论,并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方法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主要依托,并将其与实际课堂教学环节相结合,能够从学生的态度上增强其学习兴趣,为其开展体育课堂学习增添动力。然而,虽然现阶段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意识到了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有效手段,进而导致游戏化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与教师过度强调自身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研究其运用模式及特点,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一、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合理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好处,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切实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环境。
首先,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尽管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不是十分繁重,但由于小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摆脱贪玩的天性,对于任何有关的学习任务都会多多少少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为此,面对这些学习任务,学生不自觉地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学习心情也会逐渐变差,心理素质逐渐下降,学习成绩必然无法提高。而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户外性的教学课程,能够有效舒缓学生的内心,而为了能够避免再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教师要积极利用游戏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汲取丰富的体育知识,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舒缓学生的学业压力,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其次,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能力。就小学阶段的语数外等文化学科而言,其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内容也枯燥繁琐,而体育课程则富有更多的内容,且教学过程也更能贴合小学生的实际身心需求,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发学生的大脑智商。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本身就占据着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必然能够充分发挥其中的作用,在这种学习氛围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地攀升,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技巧能力,更能不断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特长。
二、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有效实施途径
(一)科学设计游戏内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其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大纲为其设计科学的游戏内容。
而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切实认清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意义,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些如“老鹰捉小鸡”等小游戏,这类游戏可玩性较强,并且游戏内容十分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更可以在与学生共同游戏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编排游戏内容时应当注重对教学目标的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特点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二)设立情景游戏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重要基础便是需要教师能够将游戏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接受和认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体育技巧及知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跳远训练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以模仿实际生活中具备跳跃能力的动物而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在深林里进行跳跃比赛的动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组,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参与到比赛当中。利用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学生具有更强的参与性,同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游戏模式所激发,但是如果长久以往地进行同样一种游戏,学生便会逐渐对其丧失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为游戏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良,使游戏内容具有一定的特色,并且每次都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
(三)开展竞赛游戏教学,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巧用竞赛类的游戏模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体育自信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用,而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后,便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学习意识,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田径项目接力跑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比赛前将学生进行分组,使每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同时不断向学生强调比赛的规则,小组第一名学生手持接力棒,当发令枪响起以后便开始向终点冲刺,然后折返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名学生,当小组内容所有学生全部跑完以后,用时最短的小组便获胜。利用这种竞赛类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时刻意识到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会存在潜在的危险性,自身应当切实把好安全这道关卡,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安全开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为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理念,避免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训练事故。
总之,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逐渐被加以重视,而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应当时刻意识到体育学习对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积极利用游戏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体育授课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其构建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为学生今后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霞.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8,(50):308.
[2]周全.小学体育基本技术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尝试[J].考试周刊,2018,(A4):143.?
[3]傅小琪.欢乐氛围,游戏创造——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