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张英雷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张英雷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大瑶完全小学410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逐渐从教科书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下面本文从灵活引进、直观表达和进行实践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程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大部分是教师占主导地位,但是只注重理论性和技术性的讲授和教学,忽视学生积极的情感调动和主动作用的发挥,对于高效课程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小学美术教育的“高消耗、低效率”现状,教师必须始终指导新课程理念,立足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现实需求,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恢复美术课堂活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和生成。
        一、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也适用于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采用灵活的课程引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情绪,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以《美丽的荷塘》为例,作为引进的一环,我首先播放了《荷塘月色》这首歌,并对学生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古今文人墨客诗词、绘画中常表现出的荷花的形象。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荷花的诗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说的都好。不仅是诗词,连荷花的美术作品也数不清。”接着,我用课件给学生看齐白石的《荷花》,问学生这是什么画。学生回答水墨画后,我问:“中国水墨画最重要的基本功夫是什么?”学生道:“用毛笔。”这样的导入,给人以生刻的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由于美术是视觉艺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视觉形象教学的原理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指导学生观察世界,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美好事物。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手段,以形象化、生动的形式表现各种美丽的事物,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神秘的图腾柱”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用多媒体给学生看印第安图腾柱的照片,对学生说:“观看图腾柱后有什么感觉?你在哪里有这种感觉?”学生观察讨论后,我继续说:“你觉得他们的脸和我们一样吗?请看。图腾柱由一个个夸张形态的怪人/怪物组成,多么神秘而奇怪。”之后,我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了图腾柱中怪人的眉毛、眼睛、鼻子、嘴等特征。比如,眉毛很浓,凶暴的眼睛又大又圆,瞪着人,看得更远。其次,我还用多媒体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腾柱,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增加实践机会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单一传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在进行知识教育方面,应以“自主、合作、探索”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品味。
        在教学“我设计的童装”时,我先给学生看课件上服装的照片,说:“进儿童服装店时,是怎样选择衣服的?哪件衣服适合自己?怎么组合比较好看。”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室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也激发了学生观察、想象和选择的兴趣。

之后,我按照“构想—材料—绘画—剪贴”的顺序,教学生设计服装的主要步骤和方法。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纸张,抓住儿童服装的基本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制作不同的儿童服装。最后,各组交流展示作品,我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立即进行讲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四、引起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集中提高能动性的催化剂,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更有效地学习相应的美术知识内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阳光下的世界”这一小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来实施教学。首先,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莫奈的美术作品,这样能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美术知识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之后,美术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设计目标和学习问题。
        比如,莫奈作品有什么特点?作品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莫奈为什么着迷于色彩的表现?看了莫奈的这些作品后的心情如何?明确的问题激发了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的好奇心。最后,小学美术教师可通过学生自主回答的问题,结合教材对这些有目的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进一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五、美术学科与生活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含有许多美术要素。小学美术教师要理解美术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美术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全面学习相应的美术知识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例如,学习“石狮”这一小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各种生活化的例子,如中国各地有名的狮子,如沧州的铁狮、苏州的狮子,并在多媒体的微视频中展示这些狮子背后出现的文化、狮子的造型、狮子的纹饰特征。同时,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合理配置生活化作业。比如,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生活中观察各种狮子,以这些狮子的造型、纹样为关键进行绘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一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把握,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在生活化教学中全面帮助学生培养美术学科素养。
        六、积极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空间
        从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学生的美术学习多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狭小,学生遇到相应的美术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应的美术知识内容学习。对此,美术教师应积极拓宽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同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在教学内容中插入相应的美术作品,在黑板上列出适合美术教育内容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此外,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构建在线学习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多彩的民族纹样”这一小节内容后,教师为学生开设微信公众号,每天为学生分享相应的美术作品,推出关于美术创作的文章,组成讨论组,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学习指导,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
        总之,为了促进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和生成,教师要认真理解新课堂的精神,积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传统美术教学理念、模式、过程和方法,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伟芬.浅探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建设[J].美术教育研究,2017(4):78-79.
        [2]张凤香.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4.
        [3]王晓丽.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