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吴金花
[导读] 与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不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接受全方位的培养,道德、智力、体育和劳动的方方面面都应得到发展
        吴金花
        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   618101
        
        摘要:与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不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接受全方位的培养,道德、智力、体育和劳动的方方面面都应得到发展。高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阶段,高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课程,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吸引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本文主要研究以下方面:首先,对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从学生的角度和从教师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探讨。通过实施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艺术能力的提高来深入分析作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避免审美疲劳,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素质,逐步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审美素养;方法
        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并多次对教育政策进行有效整改,努力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与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相比,当前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要求各科教师不仅要注重成绩,而且要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到机会增长。以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学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营造审美氛围,培养审美意识
        美学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氛围。在长期充满强烈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学生自然会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但是,在传统的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教学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环境枯燥、乏味,学生的审美意识被“破坏”。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喜爱情境教学法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生动的课堂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他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和理解艺术的影响,并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教“什么是艺术品”课时,教师主要通过创造审美氛围,培养学生以审美观点对待艺术品的意识。教师利用问题情境开始教学。首先,教师问学生:“什么是美?它是怎么产生的?”为了将学生的思想带入艺术欣赏领域,学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回答,有些学生认为美是一种灵魂;有些学生认为美是人的灵魂。然后,教师有效总结学生的答案:“美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美本质上是事物的关系属性,而对象的特征则是由人们的喜好所决定的。”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之后,教师使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陶器的图片,并指导他们思考如何产生美的概念和相应的形式规律。然后向学生详细解释形式美法则的相关内容。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美术作品,例如“彩陶和花瓶”,书法“雍”等,以便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知识来尝试欣赏这些作品的美丽,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艺术鉴赏课程主要依靠老师进行解释和分析,缺乏让学生独立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当代美术教师应该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教授,改革和创新基本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新颖有趣的课堂。
        例如,在进行名画欣赏时,教师可以从画作的背景和画家开始,并运用动态的电影和故事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画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欣赏它们。通过将动态故事和书本知识相结合,可以将特定的情况介绍给学生,以增加想象力并最大程度地提高艺术语言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道具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作品通过手工制作、刻画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使学生对作品的印象更深。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制作,以此来提高实践技能和思考能力,使美术鉴赏课程更加有趣。
        三、进行经验教学,培养敏锐的审美观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与审美动机和欣赏方法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个人直觉判断的直接体现。这种直观的判断与观看和欣赏同时发生,这是个人对美的内在天性。当学生欣赏美学时,他们不应盲目地强调艺术内容所体现的意义,而应更多地关注艺术品的直观美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艺术鉴赏时要结合解释和经验,腾出部分课堂时间供学生观看和体验,并通过颜色、线条、构图和其他语言的美学来增强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以“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学为例,教师在介绍了中国园林鉴赏方法后,可以直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花园的美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册,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切入花园的每个角落,以展现花园的全方位美景。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也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园林,让学生运用直觉美学来感受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找到两者的不同文化特征,并在对环境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使学生体验寻找相同和不同运动程度的过程。
        四、借助在线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完善,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受到师生的青睐,并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欣赏技巧和方法)外,还应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以便学生可以通过动态的视频和艺术欣赏逐渐增强他们独特的审美能力,并深刻理解艺术品的内涵,从而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艺术家的自我”课程时,教师就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梵高的《向日葵》图片,并问学生:“这是哪个大师的作品?谁能谈论它?”通过这种方式介绍“梵高”,并带领学生进入对梵高的自画像绘画的欣赏。然后,教师向学生们进行提问:“在画家眼中的同学们,他本人是这样的形象,你怎么看?”并从审美的角度要求学生回答,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俗话说:“实践带来真理!”这句话也适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果教师盲目地将室内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实际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主要手段,那么将大大限制其审美能力的稳定发展。所谓“眼见为实”,引导学生脱离生活,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面,为审美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做出贡献。学生的欣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教师应以生活为指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
        例如:在本堂课中教授“民间美术”,以使学生获得民间的初步审美体验、具备欣赏和大致了解民间艺术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向课堂上的学生讲解“民间艺术”的概念、类型、特征和意象之外,教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确保学生对民间艺术和生活的了解的前提下,使其更接近民间艺术和生活。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从而拓宽艺术视野并增加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和博物馆,并邀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六、提高教师的艺术能力,深入分析作品
        教师在艺术鉴赏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不能仅仅带领学生观看,除了让学生欣赏作品的美丽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以更深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解释。教师应该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阐释,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因为它不仅可以显示艺术品的美感,让学生看到表面的线条或色彩,更重要是是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当今学生具备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思维习惯的必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艳. 高中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林志荣. 当代艺术鉴赏课程对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3]陆焱.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