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峰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太平镇育红小学 274917
摘要:阅读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初不了解个人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为了从小就让学生确立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产生深刻的阅读兴趣,本文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指出了培养阅读兴趣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可行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培养方法
小学低级语文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教师教正确的方法,就能帮助他们逐渐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具有独立阅读能力,重视情感体验,积累较丰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各种读法,初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兴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低年级语文教师应注意小学生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有充分愉快的经历,使他们喜欢读书。
一、培养低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阅读内容的广度不够。笔者初步调查显示,小学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很广泛,但内容有限。读书的内容基本上是童话、漫画,还有少量的自然科学等书。在增加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下,他们的读书深度也不够,读书量很少。
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实施,但在小学低阶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充分把握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课堂气氛相当僵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阅读课文的兴趣当然不浓厚,教学质量不会进一步提高。
最后,课程主体的地位发生了逆转。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教师摆脱不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观念的束缚,通常是少学多讲,教师教学占课时的三分之二。于是,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体现主体地位,教师掌握着课程的一切,导致课程主体地位的逆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过于追求创新,新课程形式太专业,读书课程也不能保证基本的读写,给学生带来很高的话题,读书教学质量也不能保证。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文字与文字相结合教育,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标准中,低级小学生可以通过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语文教材的文本中有很多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教材上的插图,没有看到他们的优势,所以插图的刺激作用实际上没有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旁边的插图,将这些美丽的插图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达到教材编写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一年级的上册《比尾巴》这个儿童唱歌式文本时,根据文本的特点,笔者将学生的视点集中在文本上的6个动物插图上,以更好的形象展示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特征。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动态的上述6种动物的照片,创立了生动的语言剧本。“平时我们比谁都高,跑得比谁都快。但是今天在森林里有什么特别的比赛呢?没错。比尾巴大。出场选手入场了。但是我忘了名牌,同学们能帮我做那个吗?”在插图的引导和语言环境的吸引下,学生感受到临场感,读书学习的热情在上课前得到了很好的动员。
部编版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体现了课文中教育重点的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师用插图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时机。在低年级语文课上,教师通过插图的介绍,使课文内容化变得困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写道:“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很难。这很抽象,学生不懂。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试着让学生关注文本旁边的插图,从中找出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足迹。过了一会儿,学生立刻发现竹叶、梅花、枫叶、新月和小鸡、小狗、鸭子、小马的足迹形状相似。这样,在插图的支持下,本课的重大难点顺利突破,读书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二)注重阅读与思维的结合,培养独立思维习惯
光看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边读边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内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在适当的时机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笔者并没有让学生深入读这篇报道的内容,而是在黑板上写道:“乌鸦为什么能喝水,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个问题表明学生主动阅读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这样,因为有一定的读书基础,学生积极考虑上述罕见问题,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本文的教学主题也是“乌鸦能喝水”就是根据问题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含义的理解。
(三)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做读书的小主人
语文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开展多项特色有趣的阅读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感受阅读中的奥秘,热爱阅读。如果教师能在班里开设“小书友俱乐部”,那么在一年级入学时,就下一个硬性规则,要求学生每天在学校读书30分钟,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并每周反馈一次。教师在其中进行阅读指导,选出本组星级阅读会员。也可以组织“私人秀——朗读交流会”,每周拨出一次读书时间,让各组学生朗读最近读过的文章。本组其他成员也参加,分配角色,公布文本内容。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愉快的阅读体验。
(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来源,提高阅读自主性
虽然课程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阅读教学不仅应该局限于课程,应该实现课程内外的一体化,通过不同途径和当时学生加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主性。因此,语文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打造充满诱惑的舞台,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兴趣来源。低年级语文教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发挥表现力,赋予他们强烈的感染力,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磁场的魅力,不由得参加了读书队。
三、结语
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简单的语言表明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重要性。小学低阶段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励,不是以一两课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实现的,而是细水长流。因此,在今后的阅读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借鉴其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改变观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渐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增强对阅读的兴趣,为今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准备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晓琰.以兴趣为帆,思想远航——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J].课程教学研究,2020(04).
[2]陶雅萍.优化低级语言阅读教学“三战略”[J].学周志,2019(35).
[3]师成娟.提高低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分析[J].写作阅读(教育教学刊),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