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林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
内容摘要: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刚入学即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从低年级起,老师就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各项常规要求和语文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编成儿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各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 巧妙引导 培养语文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刚入学即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每个老师都担负着几十个孩子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尤为重要。所以从低年级起,老师就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儿歌引入,培养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与科组成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各项常规要求和语文需要培养的各项习惯,编成三字歌。如:课前准备:铃声响、坐端正、书本文具准备好;读书习惯:小手指,点着字,小眼睛,看书本,张开嘴,大声读;上课:小手儿,快放好;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举手:要发言,先举手,有补充、大声说……这些习惯的培养,我们每周分类进行,从教读儿歌开始,先指导孩子将儿歌背熟,课堂教学中就以背儿歌提醒,暗示学生按儿歌要求做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各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巧妙引导,培养习惯
语文课堂,是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养成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我就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具体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训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倾听习惯的培养。我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树立榜样,培养倾听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语言,俯下身子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班里的学生中,我会选出能经常做到专心倾听的学生,郑重其事地加以表扬,并让孩子上台说说自己认真听讲的好方法,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尽快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2.指导方法,加强训练。低年级的孩子因知识的局限,老师跟他讲要认真倾听的大道理,孩子是不会明白的,只能通过孩子身边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我会把倾听的训练渗透到课堂外的语言实践中,比如每周一的升旗礼上的老师和学生的发言,每周四的学校举行的蒲公英广播的收听等。而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我会花几分钟时间对孩子的倾听情况总结一下。在每周五的下午举行的的读书汇报中,在听故事、讲故事活动中,我一般会先提出三个要求: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2.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3.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或动物?然后让同学们按提出的要求认真听,听完故事后我随机抽查学生回答,对认真听回答正确的学生用语言激励和红花奖励,所取到的效果是可喜的。
(二)表达习惯。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表达的习惯,我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认真倾听,舍得花时间指导,细心培养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
2.充分利用好课文的插图,以此为训练点,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3.课堂上朗读课文的训练认真落实,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能力。
4.每一课的生字教学中,坚持进行扩词和选词说话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孩子乐于表达,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和表达能力。
(三)朗读习惯的培养。由于受地方方言和识字量少的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还采用了先范读的办法,让学生在听读中对课文留下一个正确的印象,以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通过我的范读,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我还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教师范读后,我会让学生画出朗读节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我还采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指导学生开展表演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能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四)书写习惯的培养。
?1.方法指导,提高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我根据教学经验,将一些书写方法总结后编成儿歌,教给学生,如书写要求:独体字,写中间,八分满,不碰线。再如观察生字的方法:一看笔顺,(书空两遍);二看结构;三看占格;四找关键笔画(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笔画)。在教生字的书写时,在动笔之前,我会让孩子们背儿歌并按方法进行观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会”这个字时,会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仔细观察,让学生去发现这个字的特点是上下结构,并且是上宽下窄,人字头的的“撇”要露头,撇和捺要舒展开给下面的云字挡风、挡雨。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我会放宽要求。在书写生字时,我会先纠正孩子们错误的姿势,把其间发现的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能力不断提高。
2.以奖为主,激发兴趣。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老师多给孩子的表扬和奖励能充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在学生每次的书写时,我会对书写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和写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扬:“书写姿势最棒的学生有……”;“书写漂亮、工整的同学是……”。对自信心不足而写不好字的孩子我也会给予鼓励:“啊,今天小月的进步真大呀!”“强强,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我经常利用语言的表扬和奖励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书写汉字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写字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写字,乐于写字。
3.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赛中认识自我,明确努力练字的重要性。首先是开展个人竞赛,我在每次批改作业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有进步就给予奖红花。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20颗红花以上的学生奖励一支铅笔,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其次是开展小组竞赛,在每节写字课上,我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进行加分。这些竞赛活动,让书写认真、漂亮和有进步的学生,为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感到自豪,也激起了书写较欠缺的同学的上进心,增强了学生们练字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书写兴趣。
儿童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的事,除了教师的细心引导、加强训练外,针对习惯的培养具有发复性的特点,还要做到反复抓。教师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林格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10-1
[2]《1-2年级 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方舟著 朝华出版社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