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校园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尤林绿
[导读] 在特殊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借助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引领学生参与学习,
        尤林绿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 :363600
        摘要:在特殊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借助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引领学生参与学习,帮助这些特殊学生在音乐艺术的世界中认真感受、积极体验。经过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培智学校中的学生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感和魅力,也将建立音乐教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将在音乐课堂上实现成长,也将伴随着音乐获得医教结合的良好引导。
        关键词:培智学校;奥尔夫;特殊教育
        在培智校园的教育活动组织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医教结合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也需要借助趣味化的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了达成理想的教育实践效果,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融入培智教育,引领学生在趣味化的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认真践行。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实施阶段性教育培训,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活动体验中建立认知、提升参与、强化能力。久而久之,特殊学生将在奥尔夫音乐活动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乐趣,建立音乐艺术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且能够凭借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多元形式实现成长和进步。
        一、声势教育
        在声势教育中,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促使这些特殊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参与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a”为声势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元音声势体验。经过教师的趣味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凭借“a”的发音,尝试捕捉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也将在趣味化的声势演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参与乐趣,建立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乐曲《粉刷匠》然后以“a”这个元音为声势演绎的内容进行律动演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育范唱的形式为学生使用“a”演唱了这首乐曲,促使学生建立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当教师完成了声势范唱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想要参与到趣味化的音乐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活动参与兴趣。接着,教师请学生结合“a”这个声势元素参与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认知,促使学生伴随着粉刷匠的音乐节奏顺利使用“a”完成歌曲的声势哼唱。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位学生都凭借声势教育活动完成了音乐艺术的初步演绎,且在趣味化的声势表现中建立了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当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声势活动的展现时,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凭借自己的练习成果,以“a”为元素进行声势演绎,且在愉快的课堂互动氛围中完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实现了《粉刷匠》这首乐曲节奏和韵律的认知和掌握。
        二、唱词律动
        所谓唱词律动,就是请学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的一种奥尔夫律动演绎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对唱词进行事先朗读,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完成唱词的认知和流利掌握。然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唱词律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音乐节奏的准确把控,建立节奏控制意识。

经过课堂上的唱词律动参与,学生将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参与乐趣,且凭借唱词律动的实践,提升音乐节奏的控制力。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参与《小螺号》这首趣味音乐作品的学习时,就借助唱词律动演艺活动的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借助教学示范为学生展示了唱词朗诵的形式,同时教师还结合《小螺号》音乐节奏完成了唱词的朗诵和展示。经过教师的教学展示,学生纷纷拍手叫好,有的学生表示很好玩;有的学生表示自己也想试试。教师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和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朗诵唱词。当学生顺利将唱词的朗诵流利之后,教师就播放《小螺号》的伴奏,鼓励学生跟随伴奏尝试阅读唱词,尽量使得唱词与音乐歌唱的节奏加以符合。一开始,学生无法顺利掌握唱词律动的演绎节奏。有的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会变得十分着急——此时,教师及时安抚学生的情绪,借助教育引导的形式陪伴学生共同吟诵唱词,引领学生在上次律动的演绎中保证每一句唱词都与音乐旋律加以有效配合。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每一位学生都完成了唱词的掌握,且能够将唱词与音乐节奏进行完美贴合。唱词律动的实施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节奏控制力,还能为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三、体态律动
        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的实施为学生营造趣味化的音乐课堂,鼓励学生在体态律动的演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经过律动演绎活动的积极实施,学生将完成音乐节奏的控制,且建立强烈的音乐课堂参与主动性,能够凭借律动演绎,进一步达成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和音乐艺术素养的完善。体态律动的教育设施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重要教育手段。
        例如,教师在开展《数鸭子》音乐曲目的教学之前,询问学生是否见过小鸭子。学生被教师的问题激发了探讨兴趣,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表达着自己看到的小鸭子。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看到过鸭子在水中游泳的样子;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看过小鸭子成群结队一起跑走的模样;还有的学生表示,小鸭子既可以在岸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生活,模样十分可爱。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且借助体态律动的模仿为学生展示了小鸭子行走的模样。学生被教师的体态律动演绎逗得前仰后合,纷纷建立了模仿的意识和积极性。接着,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结合乐曲节奏进行小鸭子动作的模仿——整个班级中的学生都跟随音乐节奏进行体态律动的演绎,凭借小鸭子左摇右摆、拍手等不同的体态律动动作完成了乐曲节奏的准确把握和音乐课堂参与主动性的切实建立。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在培训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借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开展,教师可以借助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手段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声势教育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借助唱词律动引领学生参与到音乐艺术的感受和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体态律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活动参与,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成长。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位特殊学生都将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实现能力提升、眼界拓展和能力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20(11).
        [2]陈怡君.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