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七一潺亭中学
摘要:历史是初中阶段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课堂则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只有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够保证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展现和发挥,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并从中受益。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打破传统理念、增强课堂互动、实施分层策略、结合媒体教学、设置提问环节五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课堂基础之上的,在高效课堂下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可以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和发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都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探索并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以顺利地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展现出历史教学的独特魅力。
一、打破传统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难以实现主体地位的凸显和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负面的影响。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以打破“以师为本”、“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理念为首要任务,坚持并落实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肯定、突出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以真诚的态度和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发表观点与看法、提出问题与质疑,实现全面且深入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授《三国鼎立》时,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占据课堂主导权,学生们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下,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笔者积极转变传统理念,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如,在课堂上,笔者会主动与学生们沟通,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再如,笔者还会在课堂上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给予学生们独立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时间里,学生们可以消化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前预习新的内容。这样,笔者通过打破传统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增强课堂互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这一部分则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也不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上传下达。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彻底地转变过去统一性的班级授课方式,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来增强课堂中的互动。首先,教师要基于对班级内学整体认知和全面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确定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与分工;其次,教师需设置任务或者话题,以激发学生合作动机,使其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间的有效对话,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传统的课堂还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低效,所以,笔者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在课程开始前,笔者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们划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带领学生们正式展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布置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任务下发后,学生们立即围绕任务展开了激烈的探究,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了起来。这样,笔者通过增强课堂互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实施分层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正视差异并基于这些差异来展开教学,才能够避免学生间差距的拉大。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把握学生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来将其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以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应性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教授《盛唐气象》时,由于学生们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了学习差异,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所以,根据学生们这一特性,笔者实施了分层教学策略。首先,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将学生们分成了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不同阶段的学生组成,A阶段由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组成,B阶段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组成,C阶段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成,层次划分好后,笔者再根据三个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此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这样,笔者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合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媒体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代表和产物,可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革新,使知识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主动地展开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设备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将历史知识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和展示出来,创设出生动且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得到激发和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授《宋代经济的发展》时,历史课堂一直以来给学生们留下了枯燥的印象,对此,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们对历史课堂的看法。上课后,笔者先利用行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笔者再通过一段视频来详细介绍宋代的经济发展,让学生们认识到宋代经济发展的水平。这时,笔者再引出本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们打开教材,将教材内容与视频结合,以此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结合媒体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五、设置提问环节,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提问是课题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科学巧妙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彻底转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课堂提问环节的巧妙设置。具体来说,教师应对历史教材课本展开全面且深入地理解与把握,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来设计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掌握适当的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设置教学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和冲突,促使学生展开更为主动地思考、学习和探索,直接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进行。
例如,在教授《明朝的灭亡》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学习本节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随后,笔者再从教材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将时间交给学生,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待学生们得出答案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答案,根据学生们的答案,笔者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笔者通过设置提问环节,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价值追求,也是助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真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端正教学的态度和观念,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以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最终让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得以顺利地构建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卢远磊.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17):64.
[2]韩娜.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82+84.
[3]陈志华. 如何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N]. 鄂州日报,2017-08-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