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青,何必靖
浙江省温州市职业中专,浙江 温州,325000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325000
摘要:朋辈心理辅导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教师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本研究介绍了中职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分类和理论基础,根据辅导经验论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与不足,肯定了朋辈心理辅导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职生;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校在校学生5000余人,虽有专职心理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但依然难以全面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工作。中职生不仅具有自我意识突出、情感激烈复杂、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共性特征,还具有其独特性,导致心理辅导的需求量较大。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及时得到心理辅导、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成长的力量,让学生以朋辈辅导员的身份加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既缓解了中职生心理辅导现实需求不能满足带来的压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朋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同辈的朋友,泛指朋友。“朋”指朋友,“辈”指行辈、辈分、同辈。英语中,朋辈被翻译为pe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定义是身份(或地位)相同的人、同龄人、同辈。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朋辈”可以概括为年龄相近的朋友。
有学者将朋辈心理辅导分为:按照来访者的求助和咨询员给予帮助的主动性来划分,分为主动朋辈心理辅导和被动朋辈心理辅导;按照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数量比例来划分,分为一对一朋辈心理辅导,多对一朋辈心理辅导,一对多朋辈心理辅导和多对多朋辈心理辅导;按照心理困扰或者说是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来划分,分为一般性朋辈心理辅导和障碍性朋辈心理辅导;按照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性别划分,分为同性朋辈心理辅导和异性朋辈心理辅导[1]。
笔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还可以按照辅导类别来划分,分为个别朋辈心理辅导和团体朋辈心理辅导。个别朋辈心理辅导指朋辈辅导员对有心理困惑的同龄人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人际等方面困扰的过程。团体朋辈心理辅导指朋辈辅导员对有共同困扰或需求(如情绪、人际交往、学业焦虑等方面)的同龄人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可以由一位或多位朋辈辅导员作为领导者,6-30人左右的同龄人作为参与者。
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受到许多理论的影响,人本主义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提出的理念包括: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心理咨询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2]。朋辈心理辅导应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助人自助,解决心理困扰,促进相互成长。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班杜拉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观察学习、间接经验、自我调节等概念。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朋辈辅导员作为年龄相仿的群体,可以将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他的言行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也将感染给身边的人,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参照群体理论指的是当一个人对于自身的生活特点进行了解之后,以此为基点设定与他相互对比的参照人群[3]。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行为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如果一个人将某一群体作为参照群体,该群体的言语、举止、行为规范等都会成为这个人的处事标准,约束或警示着他的言语行为。若中职生将共同学习和生活的朋辈辅导员作为参照群体,学习朋辈辅导员尊重、倾听、引导的沟通技巧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素养,可以创设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朋辈心理辅导的逐渐普及,原因在于它存在的众多优势。(1)易沟通: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朋辈辅导员与中职生年龄相仿、学习经历相似,有更多共同话题,在某些方面更容易沟通交流。(2)易干预:中职生生活在共同的校园或寝室中,这有助于朋辈辅导员及时发现求助者和需要帮助的对象,第一时间进行直接干预,减轻危机事件的伤害程度。(3)范围广:招募的朋辈辅导员一般各学院各班级均有涉及,他们在完成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后,需上岗开展辅导工作,从而确保朋辈辅导员向各个学院和班级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受众人数多,辅导范围也更为广泛。(4)专业化:朋辈辅导员需要经过系统的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通过相关考核才能上岗工作。
当然,朋辈心理辅导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朋辈辅导员受能力限制,只能辅导基础的心理问题,部分来访者仍需心理教师辅导,可能会导致心理辅导时间延后,不能及时给予帮助。朋辈辅导员培训过程漫长,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长期培训和指导,需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虽然有以上不足,但针对中职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仍具有众多优势和现实意义。所以,可将教师专业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心理健康周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工作齐头并进,适时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朋辈心理辅导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
(1)对学生:朋辈辅导员的专业培训能有效提升朋辈辅导员的相关能力和心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认知和积极人格品质。在朋辈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能明显感受到朋辈辅导员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正向变化。另一方面,朋辈辅导员相比心理教师,更能及时关注周围同学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更及时的帮助,可减轻心理危机事件的伤害程度。(2)对心理教师: 2020年春季,对我校5517名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查,结果显示,1.8%的学生存在重度焦虑,4.0%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17.6%的学生SCL-90存在异常。受疫情影响,返校初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对学生开展相关心理辅导迫在眉睫,但任务重、工作量大、教师人手不足。而朋辈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工作的重要补充,弥补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人数不足导致心理辅导覆盖面小的缺点。朋辈辅导员是心理教师的得力助手,共同宣传心理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预防心理危机。(3)对学校:朋辈心理辅导拓宽了学校心育途径,壮大了学校心育力量,丰富了学校危机干预的形式,有助于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助于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
近年来,各中小学校逐渐普及了朋辈心理辅导,通过选修课、社团活动、讲座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朋辈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成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教师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但大多朋辈心理辅导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设计主观性较高,多以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主,缺少科学、可量化的培训模式和评估机制,仍需在今后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炳海, 孙昕怡. 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 教育评论, 2003(6): 49–51.
[2] 苏英姿. 中职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6, 27(4): 174–177.
[3] 范爽. 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D]. 西安工业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