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旅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岩桥镇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成为教学的主流思想之一,引导着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做为学生身体素质培育主要场所,同样要求落实学生体育实践教学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并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需结合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常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终生运用的意识,实现多方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初中;有效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使得教学更加重视有效性,关注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能、心理健康等实现长提提升,进一步扭转传统教学中形式单调和枯燥的问题,和教学内容忽视健康体育精神培育的弊端。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元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的落实精神培育,有效辅助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多方位发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真切的有所收获。在此,本文从当前体育教学实际出发,简要阐述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育体育素养
随着新课改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落实,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呈现出素质化发展的态势,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坚定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学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结合当下学生主体的学习实际,课堂定位要重视具体化和层次化,使得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课堂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同样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结合科学和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体育知识和感受体育竞技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篮球知识中可以几何团队合作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在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训练中引导学生互帮互助,通过集体性和趣味性的篮球体育活动培育学生的体育素养。如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单手肩上投篮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合作小组互相指正动作的施展,促使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快速掌握动作要领的方法,实现教授基础知识和培育写作精神的教学目标。老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培育学生集体意识和投篮技巧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成小组共同学习和探究,既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又促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拉近彼此的距离,提升默契度和锻炼学生的意识,进而渗透体育素养教育。
二、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氛围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熟知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进而在趣味练习中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因此需要教师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在教学中通过增加师生互动和谐和活跃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性和活跃度。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有了质的发展,学生更加渴望与教师平等相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引转变传统古板教条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获取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多动的特征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性作用,结合实践锻炼活动的实施创建师生互动情境,并结合有效的鼓励性和竞争性评价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练好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投入度,实现高效率的体育教学。
例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运动中,老师可以结合体育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活跃度和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提供师生、学生之间交流的友好情境,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在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短跑快速跑训练中,老师在教授学生动作要领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短跑接力的比赛,通过竞争的而游戏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服从组织、积极进取的心理,提升体育教学效率。老师结合体育游戏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既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练习活动,通过老师实施的点拨与优化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体育活动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高效体育课堂的建设。
三、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推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初中阶段学生之间普遍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更加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程度展开特色教学,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加倾向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指导。鉴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基础能力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迥异的教学目标与实施计划,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导入,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体育基础知识,结合学生的反馈帮助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韵律操学习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韵律操对于肢体协调、身材塑造的良好锻炼价值,更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组合动作中可以把握音乐节奏和提升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将身体协调性较高的学生分为一组,和将基础较差、协调性较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对各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有效的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确保体育训练教学工作能够面向学生个体,实现高效率教学。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优化教学形式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且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样需要有机的统一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辅助教师在室内教学中拓展体育知识,不仅可以借助视听、图文和影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较为新颖的体育知识,扩充学生的体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同样可以针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提升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融合信息技术将室内教学时间有效的运用起来,借助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体育赛事,运用信息技术分解动作难点,和拓展健身操等身体素质培育的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老师组织体育室内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成果,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排球中,不仅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排球体育运动的赛事,再现运动健儿的风采,滋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激发学生排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运用视频暂停、放大、多维呈现等形式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动作细节和要领讲解,帮助学生从初步了解排球的正面双手颠球、接扣球等基础动作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奠定基础。信息技术带来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有效的辅助教师结合学生对动态视频的观看兴趣进行知识教授和拓展,开拓学生的眼界。培育学生体育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教体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使的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成为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落实培育学生体育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明确体育教育是有目的和讲求效益的教学活动,进而坚定科学的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培育学生形成优良的体育素质。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仍需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将体育课程核心价值有层次的进行融入。
参考文献:
[1]卢金占.现代教学法视角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运动,2018(16):109-110+114.
[2]郑程.体验课堂快乐 感悟体育魅力——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8(04):167.
[3]郭晶萍.初中体育教学对体能发展及锻炼身体的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9):44.